第三百零二章 文坛宗师(第2/4页)

乾帝沉默了一会道:“相信这个洪易会有才华的。毕竟四儿极其推崇的人才,应该不会有错。这次科考,你不要再打压磨砺了。让朕看看他的真正本事。”

“皇上既然有此意,那自然是乾罡独断,微臣不能左右。不过微臣要劝皇上,此子阴沉,而且出生卑微,未必不是太上道的一粒棋子。”洪玄机并没有直接说出洪易道术惊人,父子两人在西山坟前大战的事情。

因为这事情,说出去之后,父子对打,太伤体面,不过他做为臣子,还是得要点醒乾帝。

“无妨,朕连冠军侯都驾驭得住,何况是别人?”乾帝杨盘微微一笑,看见太监已经提了食盒子进来,于是道:“中午了,咱们君臣用膳吧,用过之后,朕下午着手看一看神威王从西域沙州发出过来的兵事情况。你为太师,文臣首领,也到户部,工部调拨钱粮,把贡院检查修缮。这次进京,九千多举子,其中龙蛇混杂,稍微不注意,就要出不小的乱子。家里的私事,先放一放吧。”

“天聪,天明。这两窍对应日月,果不其然。”

风轻轻地吹着,洪易拿着一把扇子,身穿一件白边蓝玉色锦衣,在玉京城的“文昌大街”上随意地走动,暖和的春光之下,他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文昌大街”是玉京城独特的大街,一条街上,全部都是卖笔墨纸砚,各种书籍,字画,印章的文人大街,足足有二十多里长,同时有许多店铺客栈,都是专供每次科考,各地来玉京赶考的举人居住的。

科考在即,洪易身为应试的举人,自然也要来这“文昌”大街感受一下科举考试前的一种浓浓气氛了。

此时,已经是快日落西山,太阳把“文昌大街”高大石牌坊在地面拉出了长长的影子。

这长达二十多里的大街上,处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应试的举人,熙熙攘攘。

那些明显是世家弟子的举人,坐着大轿,身边豪奴成群,美婢如云,前呼后拥,众星捧月。

而有些只是家庭富裕,衣食无忧,但养不起豪奴,丫鬟奴婢的举人,身边也跟随着书童,腰悬佩剑。

有些孔武有力的举人,骑马而行,马上配画雀金漆的弓箭,显现出了文武双全,治国安邦的味道。

还有一些寒酸的举人,身边没有人,也没有马,拿本书,东逛逛,西望望。眼睛停留在一些大户人家举人美奴婢上。

更有许多举人,流连在文昌大街尽头的月华楼,红袖楼,才艺楼这些地方。这些地方是青楼,也是文人才子喜欢去的地方。

不过最大的散花楼,苏沐居住的地方,一般人却是去不起,也只有很多世家弟子,一掷千金,才会去了。

街道上,许多小吃摊子,杂耍,也都摆了起来。许许多多玉京城外的农民,也都乘着这个机会,进城来,卖土特产,做小生意,发点小财。

要知道,全国各地,九千多举子进京,加上他们的书童,奴仆,婢女,最起码都是好几万人。一起涌来玉京,好住上好几月,吃喝拉撒游玩,足可以让做小生意的都赚得好多钱。

洪易曾经读过笔记,记载了科举考试的一些见闻,有的大世家豪门科举上京的弟子,带上几百人的奴仆,车马几十辆,船数条,蚂蚁搬家似的。

更多的是读书声音,从店铺客栈的高楼上传了下来,显然是一些举人在揣摩经义,试验文章,临阵磨枪,不亮也光。

洪易走在这些人之中,漫步穿行这“文昌大街”,看着许多的人群,耳朵之中听见声音,又放了出去,眼睛之中看见东西,随后又流逝掉。

整个人好像一片虚空,声音,光色,穿过身体,都不能留下痕迹来。

但是,在洪易用心起来的时候,整个大街之中,方圆两三里,两边店铺,高楼上面,任何声音洪易都听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