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2/3页)

她兀自说着,一时又道:“来人,拿我的帖子,去请回春堂的大夫来。”

于寒舟听到“回春堂”三个字,连忙拦道:“母亲,不必,我婆母之前请过回春堂的大夫,说我身子极好,很少见着我这样保养得好的。”

“是吗?”安夫人讶异道,随即若有所思:“如此看来,没有子息便要归到女婿身上了。”

于寒舟听得直想捂脸,这都什么跟什么,但是她跟贺文璋不急着要孩子的事,又不能说,这种观念跟时下主流大相径庭,说出来没得讨骂。

晃着安夫人的手臂,说道:“母亲就别担心了,我们说些别的,我跟你说大嫂生的霖霖吧?”

把话题移到肃县的安大哥安大嫂一家身上。

这是安夫人的心尖尖,长子长媳和嫡长孙,立刻就被转移了注意力,问起安大哥一家的情况来。

闲话半日,于寒舟才告辞了。

临走之前,安夫人拉着她叮嘱道:“你怀不上孩子,也不要着急,这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更不要因为这个就自觉矮了一头,在你婆母跟前做低伏小。说句不客气的,是谁的问题还不一定。不要受了委屈,可明白了?”

“嗯,我明白的。”于寒舟看向安夫人,眼神澄澈,“我不是受委屈的人,母亲别担心。”

安夫人不禁又想起人人皆知的侯夫人有个好儿媳的事。她头痛得很,摆摆手道:“好了好了,回去吧。”

于寒舟便回了侯府。

快过年了,书客们催得愈发狠了,贺文璋便闷在家里写话本。

主要是这半年里,因着两人在外玩,只出了两册。这个速度,跟以前比远远不及,大家便催得狠。

贺文璋赶出来一册,校正过一遍,便使人送去印。

新书出来后,骂声消停了几日。但是没过多久,一些书客又开始骂起来!

“他肯写书,是因着这些商家吧?”

“比上回还多了一家,这回提了三家的招牌!”

“他怎么变成这样?满身铜臭味儿!”

一些闲极无聊的人在茶馆中,在棋社中,在诸多消遣的地方议论。说长青公子毫无文人风骨,满身铜臭味,写故事拖拖拉拉,愚弄大众,骗钱等等。

原本他们说也就罢了,这回却是巧了,跟一群“常青公子”的追随者打了起来!

起因是“常青公子”的追随者,听不得别人提这两个字,总觉得玷污了“常青公子”的清名。

这半年来,常青书局越建越大,能够容纳的人更多了。且贺文璋舍得花银子,使人买回来不少珍本,有的甚至是孤本,摆放在常青书局里,人人都可以翻阅。

诸多家中贫困,得他救济的读书人很感激他,那些家中富裕,每个月花五两银子买座费的人也觉得他做的是慈善的事,都对他维护得很。

他们旁敲侧击,打听常青书局背后的人,陈管事口风紧得很,一个字都不说。只是称呼时,却不称“东家”,而总是说“我们公子”如何如何。因此,众人便知道常青书局的背后是常青公子。

偏偏还有个写话本的长青公子,整日被人挂在口头上骂,他们听得很不顺耳,就跟对方说:“这样浑身铜臭味的人,也配叫长青二字?趁早给他改个名字,叫‘短绿’罢了!”

“或者你们便称‘那个写话本的’,别口口声声‘长青公子’,没得玷污这两字!”

这下就惹着了众人。

好歹也是他们花了银钱支持的人,他们骂就骂了,怎么容许别人如此侮辱?

遂说长青公子很有才华,文笔好,故事好,现在写的《机甲少年》更是富有想象力,故事波澜壮阔,好看得很!

换来的是对方的嗤之以鼻:“尽赚些昧良心的钱,侮辱读书人的名声!”

“赚那么多银钱,也没见做什么好事!”

“俗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