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第3/4页)

桌上烛火跃动,晃花了眼前一切,朦胧浮闪,恍如一梦。

*

杨明顺走了。

一身青色衣袍,一个薄薄的包裹,一步一步走出这片浩瀚宫城,去向寂寥苍凉的皇陵。

江怀越站在宫城之上,目送这个跟了他近十年的伙伴离开,远方晨曦微白,成群鸟雀飞向云端。

他回到后宫的时候,阳光已明媚。正巧望见荣贵妃和小穗去御花园,乳母抱着小皇子跟在后边,一派和乐融融。

他握了握袖中的铜钱,没有上前,而是转身悄然离去。

又过了半个多月,小穗那边传话叫他过去,他才又一次见到了她。

她先是寒暄几句,随后便谨慎小心地问起杨明顺,说是很久没见到他了,不知道他过得怎样。

江怀越迟疑了一下,道:“他跟着我在外面处理西厂事务,因此不常常回宫了,娘娘不用担心。”

“是吗?他……真的还好吗?”小穗眉间含愁地问。

“嗯,挺好的。”江怀越认真点头。

她还想问下去,外面响起了话语,说是万岁等会儿要来这里看小皇子。江怀越躬身道:“娘娘,您珍重自己,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小穗忍着泪水,起身道谢。

*

小皇子一天天健壮成长,慈宁宫那边却传来消息,太后病体不支,已经回天乏术。

承景帝得到这个讯息后,没有说什么,甚至没让太医再想办法,只是望向了远天。

十多天之后,太后病故,据说临终前还喊着先帝和辽王,眼睛都没有合上。

辽王在得知太后死讯以后,情绪激动,砸断了承景帝登基时赏赐的白玉如意。这件事不知被谁告发,承景帝当时并未有任何表示。

只不过在那之后,朝野间开始悄流传谣言,竟然说先帝暴毙,事出有因,矛头直指当今君王。

承景帝愠怒不已,夜间也难以安睡,几天下来更为瘦削。江怀越奉命查办此事,虽也抓捕不少散布流言的民众,然而这些人都交代不出到底受了何人指使。

尽管如此,承景帝还是下令让辽王入京,打算当面质问。

江怀越听闻此事后,沉默退下。

两天后,他带着一个赤红锦缎包裹的匣子进了乾清宫。

当着承景帝的面,他缓缓解开锦缎。将牢牢锁住的匣子高举过头顶,呈送到君王近前。

“这是?”承景帝皱眉道。

“臣先前去辽东时候,曾在无意间救了一个落魄文人。这人疾病缠身,感激臣出手搭救,在得知臣身份后,将此物交给臣保管。”江怀越道,“他说自己多年前曾在辽王手下当幕僚,后来因为犯了事急着用钱,便偷了一些东西逃出辽王府邸。其中,便包含这个上了锁的匣子。经过多年辗转,他始终没能打开匣子,但想到辽王当时将此物珍藏,后来又到处派人追捕于他,便觉得这匣子定是十分宝贵。因此在时日无多之际,将此物交给了臣。”

承景帝托着匣子皱眉不语,许久才道:“你为什么当时不说,现在却拿出来?”

江怀越叩头道:“万岁请恕罪,臣当时去了辽东行军,回来后被调去南京,因事情太多转变太快而有些措手不及,因此也没来得及说起……原本臣只以为匣子里可能装着某些珍宝,然而最近流言甚嚣尘上,臣觉得若是辽王暗中指使,他也太过放肆。这才想到此物,赶紧拿出来交于万岁,不知是否能制约辽王?”

承景帝紧抿着唇,过了许久才道:“行了,你做得好,退下吧。”

江怀越躬身退出,空荡荡的宫室内,承景帝抚着冰凉的匣子,思绪渺远。

*

辽王并未听从皇命进京受审,而是选择了最后一条不归路,起兵讨伐。

一时间关于承景帝毒杀先帝的指责如尖刀出鞘,激起万千波澜。朝堂之上,众臣震惊惶惑,虽也有人站出来力陈辽王所言皆是恶意中伤,但很多人心里还是存留了不小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