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精诚心证四念处 回头路忆奈何桥(第2/4页)

再看守望和尚已经靠在门框上睡着了,怀抱着金瓶梅发出阵阵鼾声,小脸红扑扑的嘴角还流下了一丝口水。梅振衣向他行了一礼,退后,转身,再度走入了奈何渊。

第二次来到奈何渊,梅振衣忽然想起了穿越前听过的民间传说,据说人死了到阴间,黄泉路上有座奈何桥,站在桥上能回望自己的一生,过桥之后就将再入轮回。这奈何渊的名字起真有趣,能走过去则成就地仙神识不灭,走不过去的话这里还就成了奈何桥。

能走过去的人自然不会愿意再来一遍,就算不怕,也不会给自己找罪受,除了梅振衣这种不得不回头的人。奈何渊中的感受不必再多说,他走到峡谷中央,找了一个最大的山洞钻了进去,初入洞口时有三丈多高,越往里走越狭窄,渐渐的就只有一丈方圆。

不时有白蝙蝠扑扇着翅膀飞过,偶尔被惊动向他发起攻击,梅振衣小心翼翼施展护身之法,以妖王扣护住周身,并不还击以免引起更大的联锁反应,就这样硬着头皮往里走。大约走了百丈之远,眼前豁然开朗,走入一个巨大的山腹溶洞中。

此溶洞之大,在黑暗中几乎一眼望不到尽头,百丈高的顶端挂着密密麻麻的白蝙蝠,刚才已经飞出去那么多了,洞中竟然还有不少。靠近他的这一面洞壁上,除了他进来的这个入口之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孔隙,看样子都与外面的奈何渊相通。

这里本应该是完全黑暗的世界,但溶洞的地面上却有星星点点的暗红色微弱光芒。借着这些光芒,勉强能够看清洞顶上垂下的钟乳石以及地上伸出的根根石笋,梅振衣尽量不用神识去窥探周围,以免惊动洞顶上栖息的白蝙蝠。

那红色的微弱光芒就是白蝙蝠的粪便发出来的,这么多白蝙蝠在此栖息千余年,大量粪便堆积在溶洞的地面上,也不知积了多厚。地面上不仅有粪便,还有白蝙蝠的尸骨。历年来因为各种原因死亡的白蝙蝠从洞顶上落下,留下无数的尸体。

溶洞内阴暗湿热,气息发出令人作呕。尽管梅振衣断绝了外息,以妖王扣护身什么都沾不上,但感觉也太恶心了,如果不是为了采药,他绝对不会愿意来。

悄然潜行来到溶洞中一片相对开阔的地方,无声无息地拔出紫电剑开始挖坑,有地仙修为的堂堂高人,竟然偷偷摸摸在尸骨堆上挖粪坑。白蝙蝠的粪便下面也混杂着历年的尸骨。有的已经完全腐化,有的变成了一堆枯白的骨头发出点点磷光,还有的因为埋藏较深变成了一具具干尸。就算曾行走江湖云游万里,梅振衣哪经历过这种场面?这时他才彻底明白守望和尚为什么要传授佛门“四念处”心法。所谓四念处指的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具体的法门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心法的要诀首先在于一个“观”字。要入这种观境,凭空想像很难,必须要寻找各种特殊的机缘,而梅振衣不需刻意去寻找,他已经在蝙蝠粪与尸骨当中挖坑了。眼前所见就是不净之观。

梅振衣刚刚走过奈何渊,身心经过彻底的洗炼,印证一个灵台清晰的“我”,达到神识不灭的境界。转眼间守望传了他一种心法。从观身不净到观法无我,又要他达到无垢无净、无我无别的状态,能够心境如常的把这个坑挖下去,直至找到他想要的千年夜明砂。所行便是所愿——这是梅振衣的修行所追求的心境,但在此刻的环境下,他很难做到“愿为”,只是“不得不为”,一动念即自损心境。那守望的修为深不可测。弹指间推演已料到了这个局面。传了他化解的心法,却是佛门的一种修行。但是梅振衣挖坑的时候却想到了另一个人。就是他的启蒙上师孙思邈,孙思邈一生曾多次进入疫病流行之地,亲手治疗污秽腐臭,耐心细致毫无厌弃之色。但孙思邈并不是在“观”污秽,只是与平常情况下一样诊病疗伤,面色如常心境也如常,这是医家的修行,也是他所传灵山心法“心如印”后更上一层的境界——精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