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北战歌 第148章 心如桑陌(第9/13页)

燕洵并不在军中,如今比邻血葵河修筑了一座关口,名为龙吟关,和雁鸣关隔着一条河遥遥相望,燕北大军全都囤积在关口之后,他已经将军部大本营搬到了关上,平时很少来此地了。

在雪地里跋涉了好些日子,好久没能舒服的洗一个澡了。此刻躺在浴桶里,她舒服的只想睡过去,奈何还有公文要批复处理,只得迅速的洗了一个战斗澡,就拖着疲惫的身子坐在灯下,细细的看了起来。

这一年来,大陆的形势对燕北来说是喜人的。先不说大夏的四分五裂,就连卞唐和怀宋也屡生波折,宋皇和唐皇相继驾崩,两国内政不稳,无暇他顾。在边境上也和大夏屡次发生冲突,极大的牵制了大夏对西北的兵力投入,给了燕北以缓冲的余地。而且据探子回报说,夏皇的身体也每况愈下,整日依靠术士的丹药支撑,脾气暴躁,记性也不好,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大开杀戒。真煌城里人心惶惶,老臣们大多称病在家,朝中大小事务全都交给了长老会来督办,穆合氏和老巴图倒台之下,赫连氏又被铲草除根,如今的长老会已经名存实亡,岭南沐家退出京都,如今的长老会,实则就是魏光和诸葛穆青的角斗场,其余的,不过是陪衬罢了。

而魏阀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但是却是名不副实,因为人人都知道,魏阀嫡系的年轻一代中,只剩下一个优柔寡断的魏舒烨,而诸葛家,却有诸葛玥和诸葛怀两人在撑着大局,诸葛玥更是屡立战功,和赵彻并肩作战,一攻一守,将雁鸣关守得固若金汤。一年来,燕洵和赵彻打的难解难分,双方各有胜负,然而诸葛玥却未尝一败。就连燕洵,也曾在漕丘大败于他,损兵折将三千余人,险些被诸葛玥坐下的头号大将月七拔了帅旗。

说起漕丘一战,只能说是燕洵时运不济,从起兵到现在,他还从来没尝试过如此惨败。

原本的作战方略是在冀州,第一军大将程远和边仓各领兵三万从冀州水路和南山小道偷袭位于冀州的大夏粮草大本营。当时的诸葛玥还是军队的军需总调度,自然是坐镇冀州,奈何那一天,诸葛大少爷突然突发奇想,要去松原吃河蟹,路上又恰好遭遇了程远大将军的斥候探马,于是知悉了对方的动向。知道一切之后,诸葛玥并没有声张,而是请君入瓮的等待程远边仓的到来,随后一场大火烧死了燕北兵将三万余人,一万被俘,诸葛玥带着帐下不到八千的押粮兵,乔装燕北的战士,在燕北叛徒的带领下,一路大张旗鼓的穿城过镇,直入漕丘,燕洵的属下不查,直到诸葛玥的大军进了中军大营这些人才觉醒。

战斗发生的迅速,结束的也惊人,烧杀抢掠一番,诸葛玥的亲卫队拔了燕洵的大帐辕杆,若不是燕北禁卫军拼死守护,可能连军旗也被人家抢走了。

燕洵当日就在军中,然而混乱之中根本无法约束溃散的军队,此战被他引以为生平大耻,平时无人敢提。而诸葛玥也是因为此战,才从后勤的第二线被解放了出来,正式接掌了大夏的西线兵马。

如今看着这份战报,楚乔仔细推敲了许久,仍是觉得此战的漏洞太多。第一,诸葛玥这样做太过于冒险,万一当日他抓住斥候之后,程远等人稍稍有些觉醒,搞一个围歼,那么他那八千人是无论如何也冲不出六万人的包围圈的。第二,他带着如此稀少的兵马潜入燕北,还这般张扬,万一被人认出,那么定是九死一生的局面。第三,如果袭营当晚值班的士兵警醒一些,或者发生混乱之后燕洵能及早的控制住局面,那么诸葛玥成事的可能性也非常小。最后,就是撤离的问题,直到现在,燕北也没人能找出诸葛玥撤离的路线,他们好像是凭空消失了一样,任燕北的战士们在西北一代翻了个底朝天也没能将他们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