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十 · 如 是 我 闻 四(第2/43页)

,始冀有生路也。又婿有密札数纸,病中置螺甸小箧中。嘱其检出毁灭,免为他日口实。”丁宁再三,呜咽而灭。媪潜告其女,女怒曰:“为小郎游说耶!”迨于箧中见前札,乃始悚然。后女家日渐消败。亲串中知其事者,皆合掌曰:“某夫人生路近矣。”

注释

喁喁(yú):形容说话低声柔和细微。

槅(ɡé):门窗的格子。这里代指门。

小郎:丈夫的弟弟。

螺甸:也叫“螺钿”,一种手工艺品。用螺狮壳或贝壳镶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做成各种有光泽的花纹和图形。

译文

沧州插花庙的老尼姑董氏说:她曾经在半夜醒来,听到佛殿里钟磬声声,就像有人在做礼拜一样。第二天,她把这事告诉了徒弟们。徒弟们说:“师傅耳鸣了吧。”到了夜里,前夜的情形又出现了,董尼悄悄起来,蹑手蹑脚向佛殿里偷看。佛灯闪着荧荧青光,殿里景物依稀可见,敲磬的人正是董尼的亡师,一个少妇对佛长跪,悄声细语絮絮祷告着。因为她脸向里面,看不出是谁。细听她的祷告之词,是为她生病的丈夫求福。董尼一时惊恐失措,碰响了朱门。霎时阴气升腾起来,灯光一下子暗了。灯光恢复原先的明亮时,亡师和少妇都已经不见了。先外祖父张雪峰先生说:“这个少妇已经命归黄泉,仍然忧虑着丈夫的病。听后使人更加看重夫妻恩爱之情。”

董尼又说:附近一位卖花的老妇人夜里经过某家的墓地,突然看见这家已经去世的夫人站在树下,向她招手。卖花老妇没有地方可躲,只好颤抖着上前拜见。某夫人说:“我夜夜在这里等,等一个相识的人捎个口信,几乎望眼欲穿,今天才见到了你。你回去告诉我的女儿女婿,一切阴谋诡计,鬼神已经全都知道了,再不要枉费心机了。我为了他们在阴间大受鞭笞;地下的亲人们,更是人人唾骂我。我无地自容,只好天天躲在这棵树下,经受着苦雨凄风,无比辛酸。不知还要沉沦多久,才能得以轮回转生。我好像听说,要等到女婿侵夺小兄弟的财产消耗完了,我才有转生的希望。还有,我女婿有几封密信,我生病时帮他藏在镶着贝雕的小竹箱里。嘱咐他找出来毁掉,免得以后成为别人的把柄。”某夫人叮嘱再三,呜咽着消失了。卖花老妇悄悄将这些告诉了某夫人的女儿,她女儿发怒道:“这是帮小叔子游说吧!”等她打开小箱子真的看到了密信,才感到害怕。后来,这个女儿家境日渐败落。知道这事的亲戚都合掌祷告说:“夫人快要转生了。”

乌鲁木齐提督巴公彦弼言:昔从征乌什时,梦至一处山麓,有六七行幄,而不见兵卫;有数十人出入往来,亦多似文吏。试往窥视,遇故护军统领某公,某名凡五字,公以滚舌音急呼之,今不能记。握手相劳苦,问:“公久逝,今何事到此?”曰:“吾以平生拙直,得授冥官。今随军籍记战殁者也。”见其几上诸册,有黄色、红色、紫色、黑色数种,问:“此以旗分耶?”微哂曰:“安有紫旗、黑旗,按,虽旧制本有黑旗,以黑色夜中难辨,乃改为蓝旗。此公盖偶未知也。此别甲乙之次第耳。”问:“次第安在?”曰:“赤心为国,奋不顾身者,登黄册;恪遵军令,宁死不挠者,登红册;随众驱驰,转战而殒者,登紫册;仓皇奔溃,无路求生,蹂践裂尸,追歼断脰者,登黑册。”问:“同时授命,血溅尸横,岂能一一区分,毫无舛误?”曰:“此惟冥官能辨矣。大抵人亡魂在,精气如生;应登黄册者,其精气如烈火炽腾,蓬蓬勃勃。应登红册者,其精气如烽烟直上,风不能摇;应登紫册者,其精气如云漏电光,往来闪烁。此三等中,最上者为明神,最下者亦归善道。至应登黑册者,其精气瑟缩摧颓,如死灰无焰。在朝廷褒崇忠义,自一例哀荣,阴曹则以常鬼视之,不复齿数矣。”巴公侧耳敬听,悚然心折。方欲自问将来,忽炮声惊觉。后常以告麾下曰:“吾临阵每忆斯语,便觉捐身锋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