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丝线端午抛,帅哥你往哪里逃——端午节(第3/4页)

除了这把破扇子以外,皇帝回赐扬州刺史的还有黑玳瑁腰带一条(这是给文官的,武官赐黑银腰带);百索九子粽一匣,九个小粽子串在一起,样子倒蛮好看(您默默流泪:这么热的天气,带着吃食走几千里去送人,半路不馊不坏才怪,皇帝老儿你还不如赏一坛子泡菜,哪怕叫送到海东半岛去也不怕);菖蒲、艾叶、雄黄、钟乳等药材各一小盒;五彩丝缕一束。

总的来说,跟进贡的东西相比,亏大了。更让您郁闷的是,这些全是给您上司刺史老大的节赐,没您的份儿,您就是个传说中的快递员。

耗到赐宴结束,殿上官员们谢恩散出,一个个都面有喜色,仿佛飞鸟出笼,呼朋唤友追欢逐乐去,这才真正有了点儿过节气氛。您在长安人缘还不错,有亲朋故旧也来相邀。

您刚过了龙舟回奏那一关,感觉有点儿累,刚想谢绝,这旧友神秘兮兮地搂着您的肩膀问:“想去看狐仙吗?”

“狐仙?”您顿时来了兴致,“哪里有狐仙现世?”

“还记得王九那小子吗?”旧友笑问,“他在宋州刺史任上得了上考,进京待迁转。这倒不算什么。可人都说他带来长安的一位新妇,是半路遇到的狐仙,今日正好端午,何妨同去一探究竟?”

这么好玩的事,您当然要插一脚!当下满口应诺,吩咐下人把赐物好生送回家中,妥善收藏,自己上了马跟着旧友往王某家里去—不过您想过没有,大家为啥要在“正好端午”的时候去打探什么狐仙蛇妖之类的东西?

端午节之后就是正经的夏天了,气温升高,蚊虫滋孽,容易流行瘟疫。古人把五月初五叫“恶日”,认为这一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于是家家户户梁悬艾草、门插蒲剑、佩石榴花、饮雄黄酒,就是您从扬州护送进京的那一批“江心镜”,也是因为宝镜本来有照邪避恶的意味,特选五月初五铸成又附会了点儿神话,更成了贵重的皇室贡品。

在这种到处都是镇邪禳物的环境下,那些妖魔鬼怪似乎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施展法力大概比平时更困难,于是正气凛然的捉妖使者纷纷出马,比如您一行这四五个青年郎君。

您几位呢,说好听点儿,都是体格健壮、胆大艺高的贵人,说难听点儿,就是没事找事闲得蛋疼的京城恶少。相约打马到了王九家门口,门阍通报进去,在等候主人的时间里,您仔细地侦查了一番周围环境,不由得胸口一窒。

只见王家的乌头大门上,依样葫芦地悬着一大束胡蒜和编结成人形的艾草,菖蒲的叶片修成剑形,倒插门边,更有那长长的五色丝线缠绕成缕,随风飘荡—正经人家的端阳避邪物应有尽有,一件不少,看来王家娘子根本不怕这些啊,定是个法力高强的千年妖狐,十分不好对付。

正想着,主人宋州刺史王某迎出来了,满面春风地热情寒暄,一个个让进正堂去坐定。

家下显然本来也准备了不少端午节宴的酒水吃食,奴婢们铺席设案,将些粽子角黍、蒲酒酥饧类搬上来,宾主开怀畅饮、欢谑说笑。堂上又设了近年来京中最流行,据说是从宫里传出来的“射粉团”戏:剥开几个用艾灰汁浸泡过的黄米角黍,切成小块粉团,放置在大漆盘当中,让客人们用特制的纤小弓箭来射粉团,射中者得食。

粉团表面滑腻,切得又小,箭头一触即歪,能扎进去并不容易。有精于此道的贵公子一箭射中,满堂欢呼。射中者也面有得色,拿起箭支直接将箭上的粉团放进嘴里,咬下大嚼。

很热闹,很欢乐,不过,你们这一行可不是为了吃粽子而来的。

酒酣耳热,色心上头,最沉不住气的客人终于涎着脸向主人挑明道:“听闻七郎新纳的娘子知书懂礼,貌若天仙,可否请出来让愚弟等拜见阿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