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希腊文明的确立 (至公元前500年)(第2/6页)

希腊大陆城邦优势的发展比较缓慢。半游牧的部落首先必须永久地定居于某块特定的土地上,然后联合周围居民,组成单一的领土单位,以建立城邦。发展脉络是相当清晰的。暴力活动减少,人口增加,土地变得不足,定居农业变成了准则。随着人口定居下来,当地的首领发现,以国王主持的会议来解决争端是简便的方法。当全体成员的会议休会期间,任命一些人管理公共事务、监督国王扩大权力等就是必要的。官员就这样出现了,他们的任期有限,被委以代表性的、随着时间推移被法律明确规定下来的权力。在一些新兴城邦中,国王本身变成了一个行政官员;在另一些城邦中,王位仍然保留下来,由一些特定家族世袭担任。

殖民和贸易

由于人口不断增长,移民海外为那些在城邦内缺少足以维生的土地的人提供了一条出路。政治斗争也鼓励移民,因为失败的一方有时决定到海外寻找适当的土地,建立新城邦。古代移民通常不是个人或某个家庭的事务,而往往是由几百人组织起来的集团行为。集团形式可以提供保护,也可以在蛮族人口中,甚至远至西西里、意大利南部或爱琴海北部和黑海沿岸的新定居地保留完整的希腊特征。希腊殖民地从一开始就完全自治,虽然与母邦一直保持着宗教联系。

殖民活动有助于贸易的发展,因为新建立的城邦常常充当蛮族人与古希腊城邦中间商的角色。当少数希腊城邦开始专业化生产葡萄酒和橄榄油时,长途贸易获得了巨大刺激。这些都是相对昂贵的产品,需要独特的气候和技术。但是,橄榄油和葡萄酒非常容易用陶罐储存和运输。希腊船只所能到达范围内的蛮族人很快便了解了这些产品的价值,他们用粮食、木材或其他原料与希腊人交换。显然,葡萄酒商和橄榄树种植者很快就在这种贸易中占据了优势。为了获得在本地不能生产的产品,蛮族地区的贵族愿意支付高价。因此,与那些在自己的领土内可以生产粮食的城邦相比,他们更愿意为这种立足于商品化农业的希腊城邦提供更多的粮食和原料。换句话说,只要葡萄酒和橄榄油能够维持活跃的出口,那么人口就能够突破当地粮食供应的限制而增长。

公元前6世纪由吕底亚王国首先发明的铸币是这种希腊经济交换方式的重要润滑剂。普通人需要铜币和银币进行日常生活物品的买卖。的确,在最大和最重要的希腊城邦,大部分人实际上不得不购买日常食物,其中大多数是通过海运进口而来的。劳务最终也以货币计算——每天需要大量铸币。各种商品,包括土地和税收也需要铸币。

市场关系渗透到社会底层首次在这些城邦中发生,这意味着比以前所知的任何社会都更灵活。不断上涨的物价促使人力和物力向一定的经济活动转移;物价下跌则把人力和物力从过于密集的或者效率低下的经济活动中转移出来。物价升降与供求关系相对应,官方通过调节粮食储存和分配而部分地平抑物价。这种灵活性意味着依赖物价网络的希腊人和其他人,都比以前的社会能更快捷有效地应对任何类型的经济变化。

以出口橄榄油和葡萄酒换取粮食和原料的手段是对后来希腊罗马历史具有根本影响的交换类型。

首先,它使沿海橄榄—葡萄种植地区能够形成较大的城邦,因为这种城邦能够通过进口粮食而自给自足。其次,它把农民作为活跃的、绝对重要的参与者纳入城市商业生活。在中东其他比较古老的社会里,农业剩余产品主要通过经济上不必要的地租和税收形式进入市场。被动和怯懦的农民认为,统治者和城市人口是他们的压迫者和天然的敌人,这是这种关系不可避免的后果。而希腊人不是这样。种植葡萄和橄榄的农民自认为并且也被他人认为是理想的公民,自由地进入市场,进行买卖活动,当干旱季节打断了耕作并使他获得必要的闲暇时,还希望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