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订中的中华教师节(第3/4页)

2013年11月26日习主席的“曲阜讲话”首开我党最高领导人在职在任期间调研“三孔”的先河,第一次以国家最高领导人身份正面评价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他说:“我到这里来,到曲阜、到孔子研究院,就是体现中央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决心。”““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很多观点方法,对人类文明思想宝库有很大的贡献,提出了很多基本观念,有些是和世界其他国家思想一致的,不约而同的,有些是独自的贡献。如‘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集中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重要部分,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说,孔子思想既有唯心的,保守的一面,又有进步的合理的精华。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礼之用和为贵’、‘为政以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德不孤必有邻’、‘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必信、行必果’等。”并说:“要讲好中国的故事,像孔夫子一样,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对象,要有不同的、能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2014年9月24日习主席第一次以国家最高领导人身份参加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大会,系统阐述了中央对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态度。他说:“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指日可待的新教师节

现行的教师节,多是学生为老师庆祝节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尊师。这应该是教师节的一个方面(但务必要采取措施防止变成“谢师节”、“送礼节”);可是教师节还应具有另一层也许更为重要的内涵:教师节首先是教师自己的节日,通过节日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职业意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增强对所从事职业的敬意(这样也有助于刹住送礼风)。教师应德为人表、行为世范,师德先于生德,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应尊师敬长、崇学尚德,不仅要学好知识和技艺,更要学好为人之本和做人之道。而这些,都是孔子的价值观念和教育实践所带给我们的积极启发和宝贵经验。以孔子为形象代表显然有利于丰富教师节的历史文化内涵、提高教师节的品格。

以孔诞为中华教师节,已经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1993年以来,从“儿童读经”到“国学启蒙”,从教育体制之外到教育体制内,民间推动的以儒家经典为中心的国学教育健康发展,正在成为立德树人的文化源泉。当今民办教育的塾、堂、馆、院,如雨后春笋,体制内外亿万青少年,不同程度学习儒家经典,孔子的正面形象,在这一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开始站立起来。以孔诞为中华教师节,就会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目之中,加深这种印象。滋养着优秀传统文化长大的一代代,将会成为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群众基础和中坚力量。况且,在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地,以孔诞为教师节已经多年了,从国家的统一与民族文化历史认同的角度考虑,以孔诞为教师节也是很有意义的。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决定以9月28日孔诞为全省“终生教育日”,中国人民大学以九月份为“孔子文化月”,这些都为以孔诞作教师节作了准备,可以说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