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第3/4页)

古代的兵器,只有铁戈、长矛、弯弓、羽箭罢了,但是,敌国不等使用任何武器时就投降归服了。城郭不勤修,护城河也不挖掘加深,不建设坚固的要塞,机关巧变也不张设,然而国家却平安无事,不怕外敌入侵且很稳固,没有其他原因啊,那就是因为能明白礼义的道理并且均衡地处理人际关系,按时间规定使用民力且真心地爱护百姓,那么臣下百姓响应起来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有个别不服从政令的人,然后用刑罚对待他,那么百姓便知道罪过服刑了。所以处罚一个人,天下的人都顺服了。罪犯不责怪上级,知道受刑错在自己。因此,严刑处罚少,政令有权威,执行起来像流水一样畅通,没有其他原因,乃是遵循礼治道理的缘故。所以遵循礼治道理就通行,不遵循礼治的道理就失败。古代尧帝治理天下,只是杀了一个鲧,处罚了共工和驩兜两个人,天下就治理得很好。古书传文讲“威严虽然厉害但是不轻易采用,刑罚尽管设置但是尽量不使用”。

天地是生命的本源,祖先是家族的根本,国君师长是治国的基础。没有天地宇宙怎么会有万物生命?没有先人祖宗怎么会有子孙后代?没有国君师长怎么会有国家的治理?这三条偏失或者废弃,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了。所以礼是上面敬奉天,下面敬奉地,尊敬先人祖宗并突出国君师长的地位,这是礼的三条基本原则。

所以做帝王的人把天和先人祖宗相配,加以祭祀,诸侯不敢有这个想法,士大夫有一定的宗法,目的是分出高贵和低贱的差别。高贵的人低贱的人不乱,这样便得到礼治的根本了。郊外祭天的仪式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举行,诸侯只许进行社祭,社祭包括诸侯和士大夫,这种规定是为了区分尊贵的人应该敬奉尊贵的人,卑贱的人应该事奉卑贱的人,适合做大事的做大事,适合做小事的做小事。所以占有天下的帝王可以敬奉七代祖先,有一国的诸侯可以敬奉五代祖先,有五乘土地的大夫可以敬奉三代祖先,有三乘土地的士可以敬奉二代祖先,有一牛而耕像农工食力的庶人不允许设立宗庙祭祀祖先,这种规定是用来区分功业深厚的人恩泽流布广阔,功业浅薄的人恩泽流布狭窄。

隆重的先王祖祭,供上清水酒樽,俎上摆着生鱼,先上不加佐料的骨肉汤,表示重视食物饮用的本源。隆重的祭祀供上清水尊同时也用淡酒祭祀近祖,食物用带皮的黍稷谷物,同时祭食也用稻米和高粱米饭,祭祀中虽然供上不加佐料的骨肉汤,但也供上各种美味的菜肴,表示既重视饮食的本源又兼顾到亲人的享用。重视饮食的本源叫做有思想,兼顾亲人享用叫做懂情理,这二者结合成礼仪条文,归结到天地自然,这才叫至高无上完美的盛典。因此尊敬地供上清水尊,俎上放着生鱼,瓦豆里盛着不加佐料的骨肉汤,道理是一样的。祷告完了,酒没有喝进口,祭礼完毕俎上的祭品不尝,祭享的过程中,先后有三个陪侍对接受祭享的代尸劝食,三劝之后,劝食人自己就不享用了。盛大的婚礼没举行仪式之前,或在太庙里代表受祭的尸没进去之前,亲人刚死没举行入棺仪式之前,人们的心情是一样沉重严肃的。帝王乘坐的大路车用白丝帷帐,郊外祭天戴麻帽子,吊丧服装不修饰,腰间散扎着麻带子,这质朴的道理是一样的。三年守孝哭吊亲人,哭声直号,演唱《清庙》歌时,一个人领唱,三个人跟着咏叹,不击悬挂的一口大钟,还是敲打钟格,发出深沉的声音,乐器用有红色丝弦的底下穿孔的瑟,演奏声音舒缓低沉,这道理也是一样的,要古朴本色才好。

一般地说,礼从简略开始,加上修饰完成,最后使人乐意接受。所以最完备的礼,应该是人情和形式都尽善尽美;其次是或重视人情或重视形式,再次是人情形式全没有,达到远古混沌的状态。天与地依礼调和,太阳和月亮依礼明亮,四季依礼有顺序,星辰依礼运行,江河依礼奔流,万物依礼昌盛,喜好厌恶依礼得到节制,高兴恼怒依礼处置恰当。下面百姓依礼相待就和顺,上面帝王依礼行政就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