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乱局再起(第5/21页)

这就是时与势的规律。

你得了时,得了势,未必是你做对了什么,只是因为印合了时与势的规律而已。你失了时,失了势,也未必是你做错了什么,你始终是你,只是规律的运行,让你丧失了此前的一切。

袁世凯吃亏就吃亏在不读书上。如果他读上一段《三国演义》,看看曹操曹阿瞒在世时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是何等的强势?可曹操至死也不肯称帝,而是散履分香,自然而亡。再看看司马懿纵横风云,侵凌曹氏易如反掌,可司马懿却也不敢夺取曹家天下,而是和曹操一样,把这事儿留给自己的儿子,何也?

只是因为曹操与司马氏,他们都不敢把时用完,把势耗尽。他们做事一定要留有余地,以免时局倒转,势力反噬。

袁世凯不断地责怪儿子袁克定。要说这事儿还真没怪错人,只因袁克定自己没有曹操与司马氏后人的本事,所以才想把事情全推到老爹头上,让老爹替自己冒风险顶雷。袁克定的小算盘,等于是把袁家世世代代的福泽,全都搭了进去。

然而当时的袁克定,脑子委实秀逗,对时局缺乏最起码的认知。他竟然找到五舅张镇芳,跟他商量说:五舅啊,你看如果我辞掉太子,事情会不会有转机?

当时张镇芳呆呆地看着他,叹息道:缺心眼的傻孩子啊,压根就没人承认你这个太子,你辞个屁啊辞。

但此后的袁克定,总有一天会明白过来,并将追悔一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有一次上面来人找到袁克定,带了录音机,让袁克定说一说他父亲的事,可录音机的磁带转啊转,一直转到头,袁克定却始终沉默不语。

父亲对得起他,而他对不起父亲。

他明白了这一点。

所以他决不会,再让任何人,从他这里去伤害父亲。

【05.生擒袁世凯】

袁世凯正式宣布取消帝制,为了挽救时局,并于1916年3月20日,拟定了五条议案,是为“袁五条”:

1.撤消帝制,取消洪宪年号。

2.召开代行立法院参政的临时会,为取消帝制提供法律依据。

3.免去陆徵祥国务卿职务,由徐世昌担任。

4.任命段祺瑞为总参谋长,替代从未到任的冯国璋。

5.请黎元洪、徐世昌及段祺瑞,主持与护国军的议和。

护国军讨厌“袁五条”,蔡锷、刘显世与唐继尧蹲小屋子里半个月,联名搞出来六项议和条件,是为“蔡六条”:

1.袁世凯退位后,免其一死,但必须逐出国外。

2.诛帝制祸首杨度等13人,以谢天下。

3.大典筹备费用及用兵费6000万,应查袁氏及帝制祸首13人之财产赔偿。

4.袁氏子孙,三世剥夺其公民权。

5.依照《民元约法》,推举黎元洪副总统继任大总统。

6.除国务员外,文武官吏均照旧供职,但关于军队驻地,要接受护国军都督的指令。

这个“蔡六条”,实在是太狠了,居然要赶尽杀绝,袁家三代受株连,被剥夺公民权不说,连全国的军权,都要掌握在护国军手中。这些苛刻条件,肯定是没戏的。

可是,蔡锷怎么会搞出这么狠的六条呢?

于是驻日公使陆宗舆,就去找日本外相石井菊次郎,要求日本不要再添乱,并说:在中国,无人可以替代袁世凯。

石井菊次郎冷声道:欢迎袁大总统全家到日本来安享晚年。

明白了,原来是日本人要生擒活捉袁世凯,把他全家弄到日本去,关在笼子里收取门票费,这还不如宰了袁世凯。

危急时刻,只能看实力派人物冯国璋了。可谁也没料到,老冯居然也搞出了四六不靠的八条来,是为“冯八条”:

1.遵照清室赋予组织共和政府全权原旨,承认袁世凯仍为大总统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