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卷(第2/12页)

黄巢家里有了钱,自然要花钱买点学问,在封建时代,没有文化知识的人是被人看不起的,何况象黄家这样的“走私世家”,给自己脸上贴点金是非常必要的。买点学问,可以去参加朝廷的考试,万一祖坟上冒了青烟,混个进士及第,不但可以光宗耀祖,而且可以漂白自己的“黑道”身份。

黄巢就是这样,学了一点东西,史称“稍通书记”,可能就是半瓶醋,但这也不错了。于是黄巢就去长安赶考,也想弄个正道出身。也该着唐朝气数已尽,碰上这个黄巢这个“煞星”,不知是黄巢的水平不行,还是当考官的素质差,黄巢没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低着头回了家。但他心中却有一个梦想,就是有朝一日再回到长安,当然不是来应考的,而是来取代李唐天下的。

如果说唐懿宗李漼使唐朝走进历史的坟墓,那么唐僖宗李俨则是等到进入坟墓后关上墓门的那个人,之后的唐昭宗甚至是唐哀帝不过是在历史的坟墓里苦苦挣扎,直到气绝身亡。唐僖宗其实很象他的堂叔唐敬宗李湛,都是年少继位,而且都无才无能无德。当然,就对唐朝历史的破坏性来说,唐僖宗远甚于敬宗。原因在于唐僖宗特别任信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帮助唐僖宗关上历史坟墓大门的唐末史上有名的“十军阿父”,大太监田令孜。

田令孜是唐朝末年最后一个大太监,他之前的宦官如李辅国、仇士良和之后的杨复恭、刘季述等人虽然也是气焰嚣张,但他们都为当时的皇帝所痛恨。唯独田令孜是个例外,田令孜不仅渐渐掌握唐朝禁卫大权,成为唐朝实际上的政策制定者,而且他深为唐僖宗所信任,当然对田令孜,唐僖宗也有些畏惧,但这却是一种对权威的主动崇拜,而不是其他皇帝单纯的畏服。唐僖宗确实是个低能儿,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干脆将权力全都移交给田令孜,自己做个甩手大掌柜。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唐僖宗对田令孜崇拜的五体投地,甚至见着这个太监,都诚慌诚恐的称田令孜为“父”。皇帝拜太监当干爹,国史上绝无仅有,明英宗也不过称呼大太监王震为“先生”,换成现代话就是老师或师傅,也不如唐僖宗玩的出格。

唐僖宗的爱好有许多,但最为现代人所熟知的就是马球,如果说宋徽宗是个“足球皇帝”,那么唐僖宗就是个正宗的“马球皇帝”。唐僖宗一个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他通过打球的水平来决定西川节度使的人选,结果田令孜的哥哥陈敬瑄夺得头魁。当然陈敬瑄的胜出很可能是田令孜已经事先决定好的,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而且他们本就是蜀人,能回到家乡当官也是一件非常风光的事情,或者说给自己留条后路也说不定。

唐僖宗拿田令孜当祖宗供着,而田令孜却拿唐僖宗当白痴耍,大权在握,威福自专。看到这种上颠下倒的混乱局面,一些忠义之士无不痛心疾首,左拾遗侯昌蒙上书指斥田令孜擅专主权,祸乱天下。得罪了皇帝的干爹,能有什么好果子吃?田令孜恼羞成怒,把侯昌蒙叫到内侍省,给他一瓶药,让他自已动手,还算比较客气。侯昌蒙一死,其他人更是噤若寒蝉,谁还敢说半个不字?

唐朝到了僖宗时,政治极度腐败,藩镇连年战乱,老百姓活的极端痛苦,真是“皇帝山庄真避暑,百姓仍在热河中”。在唐僖宗继位的这一年,也就是公元 875年的冬天,山东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领导这次农民大起义的好汉,名叫王仙芝。说来也巧,王仙芝和黄巢是“同行”,都是私盐贩子。王仙芝看到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也想趁这个机会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便和他的朋友尚让、尚君长等人聚众一万余人在长垣宣布起义,王仙芝自号“天补平均大将军”,提出“平均”的口号,这在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中是第一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