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一章 米粒之光 养虎做患(第4/6页)

海州的盐货出产总归是不够的,因为全天下三分之二的地方吃的都是淮盐,不在官盐行销范围之内的区域,盐商们总有办法用私盐占领这处的市场,两淮盐商,上百年的积累,不管是在官场、军方或者是所谓的江湖草莽之中,积累了大量的关系和人情,这些根深蒂固的背景,让他们的生意做的更加方便和顺利。

福建缺盐,几乎成了郑家的软肋之一,可即便是以郑家那么强的海上实力,也没有在盐场上夺得自己的地盘,只能是低声下气的和两淮盐商打交道。

这么多年下来,两淮盐商控制的市场之中,只有一个变数,那就是山东,山东几乎没有本地的盐商,本地的盐场也仅仅是靠着小打小闹的贩运来维持局面,可突然间冒出来的一个盐贩子却把他们挤出了山东省。

这个盐贩子没有什么官场上的联系,也不懂的什么做生意的手段,就是纠集了一些穷疯掉的军户,拿着粗竹竿做长矛,杀掉阻挡他们的每一个人,大家都是和气生财,怎么会有这么野蛮的粗人进来。

两淮盐商百年以上的生意,也遇见过那等蛮干的匪盗之类,不过盐商们自然有对付他们的手段,或者买通匪盗,或者是买通军将,以暴制暴,把人杀掉也是一了百了。

谁想到山东的那个盐贩子,击败了两淮盐商的每一次努力,在曹州总兵刘泽清突然被“乱贼”所杀,济宁州的几个属于淮商的盐货仓库被毁掉,将近千名淮商的子弟和亲信死在山东之后。

一向是高高在上的两淮盐商们,终于不敢继续这么争斗下去了,特别是他们的敌人已经从盐政司巡检,成为守备、都司、参将,而今是山东总兵,加衔左都督的一方镇守,带兵的大将,背后还有南京镇守太监的支持。

再这么争斗下去,唯一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或者是同归于尽,两淮盐商们终于是妥协了,退出了山东。

满清入寇,两淮盐商并不为这些禽兽的入侵感觉到担心,却幸灾乐祸的等着李孟倒霉,还有些人已经是提前商议如何分配山东的盐场和地盘,山东尽管历年都是大灾,但盐货的市场已经是让李孟经营的非常成熟,变成了一块肥肉。

当然,结果又一次让他们失望了。

最近南京镇守太监刘福来的倒掉,让他们心里面又是有了新的盼头,不过这些盐商并不像是矿监丁磊那般孤陋寡闻,他们知道李孟的所作所为并不是靠着所谓的荫蔽,自己本身的实力更是强悍。

果然,刘福来倒掉之后,山东波澜不惊,一切如常,两淮盐商也就不理会了,反正机会很多,耐心等待就是了,先把自己的生意做好。

不过这灾年大荒,内地和边关都有大乱,两淮盐商的淮盐销售也是有减少,提高销量,增加收入的法子也就是拓展新的市场,而且这新的市场一定要是太平地方,居民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山东就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刘福来倒台之后,盐商公会合计一下,还是派人拿着银子去各处找老关系活动活动,没准会有些便宜可以赚。

十月初,距离年关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可对于海州的盐场来,又到了生产的旺季,要加量的生产出来更多的盐货,好供应春节正月的需要。

在海州海边的盐场上,工头们不停的在盐田上走动,大声催促着盐工灶工们做活,不要懈怠。

十月初四,海州的深秋已经是颇为的寒冷,不过盐工们依旧得在刺骨的海水中忙碌,他们安慰自己的是,到了中午时分,太阳正当中的时候,多少会暖和些。

辰时刚过,进入巳时,在海边劳作的盐工和工头们看见了一艘货船开进了海峡之中,海州和东海中所之间的海峡太过狭窄,来往于港口之间的商船,一般都是在外海上走,而不是走这条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