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〇章 虽胜不喜 纷纷来降(第3/5页)

袁文宏和一干军需已经开始准备把大批的俘虏送到开封城那边去,开封城墙和附近的黄河堤坝在连年征战之下,年久失修,若不尽快修缮,恐怕会出大问题。

在大战之中,尽管伤亡比很少,可胶州营还是有一定的伤亡,各级的军官都准备在这些俘虏老卒之中抽取合适的人手补充进来。

更不要说那几千投降的骑兵,还有更多的马匹,这些是一贯人丁单薄的胶州营马军最需要的。

战场的那些尸体的掩埋,还有顺军丢弃的粮草辎重,这都需要人来做,一边是发愁俘虏太多,很难处理,一边又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有不少缺口,真是让顺军的一干官吏还有地方官难做。

好在是这一战之后,汝宁府、开封府、汝州和河南府一部分,差不多完全在山东的控制之中,而且闯王兵马的溃败,接下来河南的大部分地盘落入胶州营的手中,也是迟早的事情。

地盘大了,人口也就多,田地多了,安置人的地方也就多,所以也就是个麻烦,倒不是什么难题。

郝摇旗率部投降的消息在当天傍晚传到了李孟的帅帐之中,随行的诸位军将都是惊叹万分,本以为在周围的几万步卒还是个麻烦,谁想到被大帅如此轻而易举的解决,果然是正奇结合,计策若神。

但下属们紧张忙碌这些收拾战局的琐事公务,李孟不过是调拨八百亲兵和三千轻骑去追击闯王李自成,就再没有什么军令下达了。

将近四千骑兵追到鲁山就放弃了追击,闯王李自成这么多年的征战,亡命奔逃的可不是一次两次,他既然跑出去了包围圈,想要追上,可就难了。

闯王尽管是跑出去了,可他辛苦积攒起来的主力在襄城这一战之后灰飞烟灭,想要再重新练出这么一支部队来,可不是仓促能办成的事情。

而且闯王能有这样的地盘,能积累起来这样的实力,完全就是倚靠着一场场胜利,这次大败之后,天下人都是明白了谁强谁弱,有话叫众人拾柴火焰高,可大顺接下来却是树倒猢狲散了。

就算是闯王想要恢复,也要看胶州营给不给他这个时间,以胶州营行事的风格,这种可能基本没有。

李孟不是崇祯,胶州营的各位军将也不是大明的督抚,万万不会因为李自成耍的一点小技俩就会延缓自己的计划和攻势,胶州营对待顺军的态度一直是忍和等待,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机会,现在这个机会被找到,忍了这么久的山东兵马自然要把事情做的干脆利索,不留后患。

这些都是后话了,尽管河南形势一片大好,李仙风和开封城内的各位官员以及在河南有身份地位的豪绅名望,都开始写信派人来恭贺齐国公此战大捷,想必这消息传播开来,天下间凡是有资格写信恭贺的,都会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了。

这一战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大家都是心中明白,代表贫民流贼的李自成和代表大族士绅的李孟,到底应该选择那一边,大家心中更应该明白。

看着是喜事连连,不过在襄城一带大营中,高阶的武将都是知道,大帅这段时间的心情不好,脸也经常是阴着。

众人都在琢磨,这一战是不是有什么隐患,可思前想后,这一战之后,应该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莫非是胶州营在其他方向上有什么问题,塞外和关外都是一片大好,现在那边已经是冬天,就算是有战斗也已经停下来了。

大帅究竟怎么了,唯一适合询问劝慰的,在现在的大营之中,也只有主簿袁文宏可以说两句了。

一来是经常参赞机要,二来他是军中稍有的高位文官,又是山东系统内部的嫡系,说话多少可以随便些,这一日他把郝摇旗部和襄城东顺军降卒的调配文书送到帅帐中来,进来之后,就看到李孟盯着地图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