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第3/7页)

但是许褚依旧挡路,他的任务还没完成。在许褚看来,今天的结局无非是两个:或者他的人头回去,或者刘备的人头回去。总之,必须要对曹操有所交代。

刘备后退了。

刘备后退并不是怕了许褚,而是关羽、张飞挺上来了。他们冷冷地睥睨许褚,然后吐出一句名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关羽、张飞这句话是替刘备说的。

也是替许褚说的。他们想给许褚一个暗示:杀不了刘备,空手而回也没关系,可以用这句话来顶罪。

四分之一炷香之后,许褚走了。回去见曹操。

事实上他并不怕死,是怕死得不值得。死在关、张的刀下,悲壮是悲壮了,但是意义呢?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许褚迷糊了,为什么要杀刘备?

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杀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但是许褚以为杀刘备需要理由。

因为刘备是带着五万人马赴徐州袭击袁术的,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对曹操有利的事情。曹操为什么阻止这件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发生呢?

许褚想不通。他要回去向曹操问一个明白。

许褚总是这样,做一件事情,必须给他明明白白的理由。否则他的刀砍不下去。

曹操没有给他明明白白的理由。

当许褚垂头丧气地回来,一脸迷惑地站在曹操面前时,曹操明白,杀一个人,有时候靠命令是不行的。

但是理由他又不能给许褚。

五百人杀五万人,天大的理由也无济于事啊。

好在曹操还有一副牌,一副绝好的底牌。

在这五万人当中,有两个人曹操以为是值得期待的,朱灵、路昭。

他们相当于这支队伍的监军。不听刘备指挥,直接听命于曹操。

当然,此时的曹操不会天真地相信光靠这两人就可以干掉刘备,而是他认为这两人的存在可以让刘备心存忌惮,不至于直接谋反。“谋反”这个词曹操用得心安理得,因为他在心里已经把自己等同于天子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与此同时,曹操也在心里安慰自己,做大丈夫就要言而有信。刘备是自己派出去的,怎么可以在半路上杀了他?如此一来,天下贤士能不寒心?现在一时杀不了刘备,成全自己礼贤下士的名声也不错……在如此这般的自慰中,曹操抵达了他人生的又一次高潮。

虽然这高潮来得有些勉强。

有些自欺欺人。

徐州的战斗进行得一点都不艰苦。刘备愉快地发现,来袭的袁术已是强弩之末。他的手下先锋纪灵被张飞挑于马下,而嵩山的雷薄、陈兰又劫去了袁术所剩无几的钱粮草料。袁术想回寿春,被群盗所袭,竟回不去,只得狼狈地领着一千多残兵败将,在江亭苦苦厮守。

这场战争打到这个地步事实上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唯一的看点是袁术的死法。

袁术死得很惨。

吐血死的。

吐血之前,袁术对生活还抱有美好的想象,他想喝蜜水。在此之前,他已经过了好些天粗茶淡饭的生活,袁术十分怀念蜜水的味道。

很可惜,没有。

不仅没有,他的厨师服务态度还很差地对他说,蜜水没有,血水要不要?

这基本上是一个穷途末路的厨师所能想到的最恶毒的语言。这个委屈的厨师此时已深切地明白,一切大势已去,跟着袁术,这辈子算是倒了霉……

史书上说这时候“术坐于床上,大叫一声,倒于地下,吐血斗余而死。时建安四年六月也”。

建安四年六月可以说是个喜忧参半的月份。袁术死了,徐州现在又成了刘备的徐州,刘备觉得,他可以有所作为了。刘备接下来做了两件事:留下军马保守徐州;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令朱灵、路昭带回许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