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有还是没有(第2/5页)

曹爽是个自相矛盾的人。

在这世界上,很多人其实都自相矛盾。既骄傲又自卑;既奢侈又朴素;既冒险又保守;甚至既忠贞又放荡。

因为在不同的情境条件下,每个人都可以释放出自己不同的人性欲望,或者说展示出不同的性格侧面。

比如曹爽。他就既高调又低调。高调的是他有门客五百人,为自己组成一个庞大的智囊团,充分暴露了其在政治上的野心;低调的是他对司马懿毕恭毕敬,有什么决策要出台了一定先向他汇报,给人感觉自己是司马懿的下属而不是堂堂的大将军。

何晏看不下去了。

何晏是曹爽智囊团中的首席智囊,一向见微知著,着意深远。他以为,曹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将很可能走上不归路。

不错,是低调。

一个人低调没什么,甚至是好事,但低调也是讲原则的。毕竟低调只是处世态度,不能以葬送自己的根本利益为前提。

因为那样的话就不是低调,是找死了。

何晏感觉曹爽现在就在找死。

曹爽有什么决策出台一定先向司马懿汇报,这问题大了去了——在这个王朝,到底谁说了算?

主公大权,不可委托他人,否则后果很严重。何晏对曹爽如是提醒。

曹爽不以为然。准确地说,他的心硬不起来。在曹爽看来,司马懿与他一起受先帝托孤之命,那是有程序正义和合法性的,他不能搞独裁。

何晏进一步提醒,说,想想吧,昔日先公曹真是怎么死的。他与司马懿同破蜀兵,结果蜀兵未破,先公曹真却被司马懿活活气死。这个人,是曹家的天敌。

曹爽便想了,并很快想明白——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而权力是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你有我就没有,怎么可以拱手让人呢?

便不让。

便夺取。

失意的人最危险

曹爽夺取司马懿权力的手段正应了一句成语。

巧取豪夺。

他在曹芳面前美言司马懿,说司马懿功高德重,可加为太傅。如此,巧妙地夺取了司马懿手中的兵权。

最重要的是,自此全国兵权皆归于曹爽,而司马懿从掌军事管武装力量的太尉变身为只拥有崇高荣誉的太傅,不再有什么能力与曹爽过招。

司马懿这才知道,原来害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拼命赞美他,将他往神坛上推,让他独孤一人——独孤求败?

与此同时,曹爽任命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总之是让老曹家的都鸡犬升天,并各引三千御林军,任其出入禁宫,将天子曹芳严密地控制与保护起来。

由此,曹爽的权力达到了峰值。这个王朝,将不再是司马懿说了算,也不再是曹芳说了算,而是曹爽说了算。

曹爽开始意气风发。

曹爽意气风发的标志是经常出外游猎,以快意人生。

弟弟曹羲却觉察到了危险的临近。因为司马懿毫无动静。

毫无动静的对手是最可怕的,就像毫无动静的火山,一旦喷发,逃都来不及。更何况曹爽天天在路上快意人生,这个,是不是太大意、太危险?

曹爽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自己兵权在握,应该是天下人怕他而不是他怕天下人。开国皇帝曹操是怎么说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话说的,那是不把天下人放在眼里啊,豪迈!够猛!

但曹羲接下来说的话却让曹爽收起了他的不以为然——全国的兵都跟在你屁股后面跑吗?任何时候能保护自己的,只能是自己。更何况现在司马懿是失意的。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其实最危险,一种是失恋的,一种是失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