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海上强国的胜利与局限(第4/5页)

也有慧眼将领识得美军优势所在,“香农”号(Shannon)上的菲利普·布鲁克(PhilipBroke)上校就指出,美军只胜在火力。他不断训练自己的手下瞄准和快速射击,因为纳尔逊的战术精要在于近身攻击,却并不注重开火的准确度。1813年6月,在执行封锁波士顿的任务时,他得知詹姆斯·劳伦斯(JamesLawrence)上校的“切萨皮克”号停在港内,便直接写信向劳伦斯挑战。“只要‘切萨皮克’号准备出海,就请你们驾着‘香农’号迎头赶上,以船抗船,扬一扬国威,吐一吐晦气。”38布鲁克向劳伦斯保证,两艘战舰火力相当,交火对劳伦斯来说“更有优势”。但事实上,劳伦斯早就起航,并没有收到这份挑战书。两船短兵相接,很快便分出胜负,“香农”号仅用了短短6分钟,就凭借舷侧的火力击败了“切萨皮克”号。事后,“切萨皮克”号的木架在汉普郡(Hampshire)的一个磨坊被重新组装起来,至今仍保存完好。

如果当时美国人能攻击加拿大作为报复,定能够确保对五大湖区的控制。两军在此地都驻有重军,也不乏全副武装的战列舰。但是英国船上的多是些预备兵和陆军部队,1813年,在伊利湖(LakeErie)被美军的佩里(Perry)上将击败。1814年,准将詹姆斯·约(JamesYeo)奉命率领海军陆战队和900名水手前往支援,数次战役后,五大湖的归属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与此同时,美国护卫舰“埃塞克斯”号(Essex)将触角伸到了太平洋,以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Islands)作为休养基地,劫掠英国的船运。1814年3月,皇家海军的“菲比”号(Phoebe)和“小天使”号(Cherub)才在瓦尔帕莱索(Valparaiso)俘获了“埃塞克斯”号。

在几次突袭小试后,英军发现了切萨皮克海湾的防守软肋,于是1814年夏,科伯恩(Cockburn)上将率军对切萨皮克发动总攻。当他们在美国的新首都华盛顿登陆的时候,想起美军两年前突袭加拿大当时的首都约克的场景,深有一种报仇雪恨的感觉。英军很小心地将攻击目标锁定为公共建筑,因而在焚烧被他们称作“总统宫殿”的时候,官兵们也未觉丝毫不妥。街头巷尾流传的版本是,由于英军,这座当今世界最为著名的总统寓所才有了新名字,因为正是为了遮掩英军焚烧的痕迹,整座建筑在重修时被漆成白色,这才成为了众所周知的“白宫”;实际上早在1789年白宫落成时就已经是白色的了。1815年,双方都未能取得明显的优势,只能通过和谈停战。

但是,美国战争依然没有终结,俄国、普鲁士、奥地利和瑞典的联军在莱比锡附近的莱比锡战役(BattleoftheNationsnearLeipzig)中击败拿破仑。次年,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至意大利附近的厄尔巴岛(Elba)上。送他前往小岛的是英国的护航舰“无畏”号(Undaunted),10个月后,拿破仑从囚禁之处逃离,恢复了对法国的统治。在最后败北的滑铁卢战役中,让拿破仑缴械投降的是一支罗什福尔(Rochefort)的英国海军分舰队,由74门火炮船“柏勒洛丰”号上的托马斯·梅特兰(ThomasMaitland)指挥。

即便面对战败,拿破仑依然对周遭的事务充满了好奇,据梅特兰说,“他甚是健谈,丝毫看不见沮丧或消沉”39。但是当拿破仑知道自己将被流放到偏远荒凉的圣赫勒拿(St.Helena)时,他再难强撑笑颜,因为他知道,这一次想逃,可就难如登天了。1817年,查尔斯·艾伯特(CharlesAbbot)与一小队海军军官前往探视:

船帆的操作原理

船帆的操作原理和飞机机翼一样。虽然风会经过船帆两侧,但是因为弧度的关系,船帆的一侧会比另外一侧速度更快一些,因此所受压力也会小一些,从而就会把船帆吸引过来。如果风就在船帆的正后方,那么船帆操作起来更像降落伞,不过其中一侧的压力还是小于另外一侧。在这种情况下,帆船速度并没有达到最快,效率也会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