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二章 班底(第2/5页)

楚万里,在徐一凡身边出没最频繁,经常一回头就看到他死乞白赖的笑脸。脑子灵,才华横溢,对权位地位似乎也是淡淡的。在他身上,还经常能嗅到臭味相同的恶趣味……他追随自己,似乎就是为了看看,他这与众不同的道路,到底能走到哪一步……说到带兵,他也丝毫不逊于李云纵,李云纵是以身作则,完全古名将的风范,加上杀伐决断那种从胎里带出来的冷厉,让麾下是下意识的服从跟随,生怕违背半点。楚万里则是和麾下军官打成一片,谈笑间就把事情办了,他那个协,接受新鲜事务最大胆。禁卫军操练新军,都是一路摸索过来,不少条令和训练方法,都是他那个协摸索总结出来的。也颇有成效。

对他,尽可以放心使用,不大担心威胁到自己。但是徐一凡也总怀疑,这小子,是不是一直抱着一种看笑话的心态,等着自己走出什么漏子?按照他的性格,徐一凡敢指着自己假辫子打赌,他到时候儿绝对到时候会大加嘲笑,然后换另外一个地方打工去。

陈金平和张旭州,将来扩成两镇的话,两人都是注定升协统的军官。张旭州是条好狗,陈金平出身海军,军事素养最好,也最稳重,是可以放心使用的人才,而且还有联络海军人员的功效。坐在那儿,他望过来的目光没有楚万里那么热切,但是自有一种沉稳态度。不过说起来,这些北洋背景过深的军官,对于他的很多作为,也是心里有时最不以为然的……

总的来说,军队干部还算单纯,现在都是禁卫军身份。和他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放到其他地方,他们这些小军官,到哪里再找到带兵的机会,做到过去一年火箭似的升迁?李云纵已经是记名提督南阳镇总兵,楚万里也是记名提督勋阳镇总兵,都赏了巴图鲁勇号,双眼花翎,黄马褂。有清以来武官升迁之速,他们也排得上号了!武人改换门庭,在承平之时,绝对没有什么机会得到重要,握重兵而心怀叵测,可是文臣们严防死守的对象。

可自己的文臣班底……说起来就是叹气。

徐一凡知道自己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他不是按照清朝官场体制一路升迁上来的。没有座师同年可以依靠,没有大门子,又是欧游归国身份,连同乡都指望不上!唐绍仪和詹天佑,都是北洋出身,跟他一样二鬼子身份。才能走到一块儿。可是他们说想要跳槽,那是随时都能跳,只要自己仕途一个蹭蹬,或者不能具备给詹天佑实现他洋务工业化梦想的能力了。他们随时就卷起包袱走人,到哪儿也都能吃饭,文臣补缺的机会比武臣容易,各地督抚都在扩大班底,来者不拒。但是毕竟现在,这俩人还在死心塌地给他卖命……

唐绍仪是自视甚高的人,对待徐一凡态度也是不卑不亢。也有行政管理的天赋,待人接物也极能周旋,要不是留美幼童的身份吃亏,怕不早就升上去了。现下自己是能给他飞快升迁的机会,他才这么卖命的。詹天佑……这就是一个搞建设的家伙,在哪儿打工都成,只要让他干活儿就成。坐在席上,就他态度最坦然,看着徐一凡坦坦荡荡的,一点讨好的意思都没有,让自己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生气……

还有一个眼神躲躲闪闪的袁世凯,这家伙是徐一凡最为早闻大名的,真正篡清的人物,也只是这位袁胖子而不是他徐帅哥。袁世凯半生心血,都在朝鲜。满心思的热衷凭借这海东之地上位,可惜先背北洋而投荣禄,荣禄又给自己整垮,实在走投无路了才捏着鼻子投靠。虽然知道他权术之道天生般精通,其实完全可以当一个好幕僚的。可惜至少现在还是不敢放手使用。只是丢在汉城作为办事处,敷衍一下淮军系统。他在那儿也做得够气闷的,这次是来平壤汇报一点事情。他到底真正有多少心思放在他徐一凡的事业上,可以打一个大大的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