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日本海军的“面子工程”和袁大太子的难题(第2/4页)

“你的意思是说,支那海军已经有了能够到外海远航的潜艇?”吉松茂太郎问道。

“是的,将军。”鸟内恒太点了点头,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这么快,以支那人落后的造船技术,不太可能。”吉松茂太郎自言自语的摇了摇头,象是在给自己找一个安慰的理由。

“支那人的工业技术和帝国相比一直非常落后,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岛内恒太说道,“但也不能排除,他们在某些方面可能会走得比我们想象的远。上一次他们就从米国人那里得到了重要的支持。支那现在已经是协约国内重要的一员,听说米国和英国都在帮助支那人训练军队,并给他们提供武器,支那人通过这个有利时机,从美国和英国秘密购进潜艇也是非常可能的。”

“你说的有道理,米国是帝国未来最危险的敌人,他们一直想要利用支那的资源和人力来对抗帝国。”吉松茂太郎说道。

想到这艘以日本的国名别称“扶桑”命名(日本战列舰多以古代藩国命名)象征着日本海军世界第三大海军的地位的主力战列舰有可能处于狡猾的中国潜艇的威胁之下,吉松茂太郎的心里不由得一阵发冷。

1906年英国战列舰“无畏”号的问世宣告了一个海军新时代——“无畏舰”时代的诞生,同时也极大地在世界范围内激起了更为炽烈的造舰竞赛,到了1912年,英国接连完成了4艘“猎户座”级新型战列舰,这型军舰将主炮口径从12英寸(305毫米)骤然提高到了13.5英寸(343毫米),同时采用了将五座主炮塔全部置于舰艇中央线这种更为合理的配置方式,而其他各种性能相对于以往的“无畏舰”亦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这种强有力的新型战列舰,英国的报界媒体纷纷以“超无畏舰”的美名形容,因此,世界海军竞赛的焦点又聚集在了这种“超无畏级”的竞赛上。

对于这种趋势,相对保守的日本海军当局也开始了反思,他们暂时放弃了“自力更生”“闭门造车”,而是虚心将目光重新对准了欧洲。日本海军向英国维克斯公司订购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巡洋舰“金刚”号,该舰和同期英国同类战列巡洋舰“狮”级相比,舰体更大,火力更强,速度更快,而且设计更为合理。以至于英国在建造“虎”号战列巡洋舰时,反过来参考了“金刚”级的设计思路。而日本也从英制舰艇上学到了第一流的造舰技术,根据英制的“金刚”号,日本自己仿制了另外的三艘同型舰,此举将日本国内的造舰技术水准又提上了一个台阶。于此同时,日本自己建设“超无畏”战列舰自然成了日本海军随后的目标。

日本“超无畏”舰的设计是从1910年开始的,野心勃勃的日本海军依然紧抓自己一贯的传统,永远将目标放在世界第一的位置。其最初的“超无畏”战列舰便被要求设计成一种排水量超过世界任何一艘军舰,航速也要比别国通常的战列舰要高,至于最主要的主炮装备,目标当然也是世界第一。经过激烈的讨论,“扶桑”级的主炮设计还是采用了和“金刚”级一样的双联装同型炮塔,以便于训练,同时也将炮塔全部装备在中心线,以便于发挥最大的侧舷火力。

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超无畏级”战列舰可谓汇集了日本海军的最高技术,从她被冠以日本美称的“扶桑”之名就可以知道日本军方对其的期望。不过,虽然当时日本的造船工业以及设计能力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步,但若要设计生产世界最高水准的“超无畏”舰还是显得非常吃力。以前还都是处于仿制阶段,现在却要一举开始建造世界上最大最强的战舰,因而这种不顾实际的“造舰大跃进”无情地遭到了现实的严厉惩罚。

由于过度追求“火力世界第一”,整个军舰的一大半都被炮塔占据,一旦向侧舷以最大火力进行齐射,射击产生的炮烟和气浪会密布整个军舰,这些炮烟和气浪自然会给上层建筑带来破坏,除此以外,还有别的麻烦,由于后部射击指挥所也被四号、五号主炮塔夹在中间,炮击产生的炮烟和气浪会给射击指挥所的观测带来致命的影响。此外,从该舰的主炮配备状况看,一号二号炮塔、五号六号炮塔分别以“背负式”布局配备在前后,中间的三号、四号炮塔却是以独立状态安装在舯部,在射击指挥上也难以形成一个强大的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