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同路殊途(第4/4页)

到1914年第一次大战爆发之时,中国海军对于实战中还刚刚被投入不久的航空兵以及潜艇,已经抱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并不亚于其他国家。在此之前,由于中国捉襟见肘的财政状态以及国内局势的动荡不安,海军当局并没有能够得以充分及时对这些新生力量加以引进,而现在,在杨朔铭的努力下,中国政府已经有足够的财力对独立研究潜艇力量进行支持,使中国潜艇部队的建设没有落在主要海军强国的后面,而一旦多数潜艇得以完成,也马上引起了世界各国海军界的广泛注视。

在中国海军中,潜艇的艇员的素质是最为精锐的,其筛选之严,甚至超过了海军战列舰队和航空部队而成了全海军之冠。积极活泼的环境以及高额的津贴,使潜艇部队成了中国水兵们向往的地方,自然艇员的训练也非常严格,中国海军当局为了使这支新生力量尽早融入整个舰队,也花费了不少的努力。当然,中国潜艇部队的发展,并不能说是一帆风顺的。

相比之下,日本海军对潜艇的研究起步要比中国早得多。

在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拥有亚洲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的国家,同时日本也对潜艇这一新兵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计划加以引进,但引进的过程并不顺利。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爆发前,日本为了应对俄国的扩张开始进行积极的战争准备,日本海军在进行新一轮的扩编的同时,却打断了原本的潜艇引进计划,就这样日本潜艇的出现足足迟了2年之久。但谁也没想到,1904年5月15日日本海军“初濑”号和“八岛”号两艘前无畏舰同时在中国旅顺港外触水雷沉没的意外事件却给日本的潜艇计划带来了转机,日本海军立刻恢复了潜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