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书生军阀吴子玉(第3/4页)

“这些想要进入美国名牌大学的高中生也许比中国高中生更辛苦,因为不仅要保持高分数、好分数,而且在课外活动、义务劳动和文体方面也要有出色表现。即便只在分数方面比较,美国高中生高分数、好分数的成分也与中国高中生不同。象美国的义务教育比较侧重文科。小学鼓励小学生阅读,很多小学对阅读还有奖励,如一个星期看完多少本书可以拿到一张减价的票证,去面包店买一个汉堡包要远远低于市价。美国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和县市政府都肯花财力鼓励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与中国的高中生相比,美国学生学数理化做题目的也少。不过美国的教育之所以重视文科,是基于一个观念:视野的开阔对将来任何一种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即便你以后是一个科学家,因为视野开阔,你可能只做了100次实验,结果就出来了,而一个视野狭溢的科学家,可能要200次实验结果才出来。所以,阅读和对文科领域知识的广泛吸收,对将来从事任何工作都有潜在好处。”

“美国之教育注重实践和应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不是死读书的书虫,这是我国最最应当借鉴的。”杨怀玉听完了陈乾声的讲述,不由得连连点头,“封建科举对我国教育之毒害,至今犹未完全消除。去除此项积弊,实乃当下之急务。”

“不错,我这一次来京,就是想向杨瀚之说明在美之见闻,改革我国教育体制,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陈乾声说道。

“看样子仲华和杨瀚之极是相熟。”杨怀玉说道,“这一次政府能下决心大办教育,和此人的努力不无干系。”

“不错。”陈乾声说道,“此人见识卓越,能力超凡,将来能振兴我中华者,必是此人。”

陈乾声和杨怀玉继续就中国的教育进行着热烈的讨论,而他并不知道,他将在北京见到的人当中,会有一个曾经在另一历史时空中的竞争对手。而他们这一次将同样再次展开激烈的竞争,只是竞争的对象,和那一时空中有所不同。

此时,陈乾声打算晋见复命的杨朔铭,却正在关注着另一个人的情况。

坐在桌前的杨朔铭,放下了手里的报告,取过一张宣纸在桌上铺好,然后拿起毛笔,蘸得墨饱,在宣纸上奋笔疾书起来。

很快,一首词便一挥而就。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涛大作。想当年,吉黑辽沈,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想不见,倭寇任纵横,风云恶!”

“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堕!叹江山如故,夷族错落。何期奉命提锐旅,一战光复日山河!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

“写的好。”杨朔铭的身后,一个甜美的声音说道,“气势磅礴,壮怀激烈,果然不愧为统兵将军的手笔。”

杨朔铭感觉到了曦雪那熟悉的气息,呵呵一笑,放下了笔。

“你夸错人了,这首词可不是我做的。”杨朔铭笑着说道。

“这首《满江红》不是将军做的?”曦雪有些奇怪地看着杨朔铭,说道,“不过从这首词的内容和表达的意境看,可是充满了武将的气息啊。”

“这首词是吴子玉将军做的,”杨朔铭笑答道,“我觉得这首词写得很好,所以借来练练毛笔字,省得你们这些才女们总笑话我,说我竟然连毛笔字也不会写。”

正象杨朔铭所说,这首《满江红?登蓬莱仙阁》,正是吴佩孚所做。他刚才在报告当中看到了这首词,一时心血来潮,才写了两笔。

“吴子玉将军以书生带兵,崛起行伍,这一次抗击日寇,立下赫赫战功,也是一位大大的英雄。”曦雪说道,“难怪能做出这样的诗词来。”

听了曦雪的话,杨朔铭一时间默然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