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书生军阀吴子玉(第4/4页)

吴佩孚以秀才之身投笔从戎,他上马吟诗,下马读书写字画画,熟读《易经》、《舂秋》,在北洋军阀当中可以说是非常特别的。

而吴佩孚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就是这一次的东北抗日之役。

现在中国陆军当中传唱的军歌,就是他自己填写的这阕《满江红?登蓬莱阁》!

此时刚才那篇报告中的话,依然在杨朔铭的脑中回荡。

“……其本人饮食起居都很简单,吃的是面食、米饭,每餐只喝少许山东黄酒或绍兴酒,早睡早起。平时练兵、打仗之余,喜欢读书,不爱钱,不怕死,不向外国人低头。”

“吴常驻洛阳时,曹锟在保定之军因欠饷激发兵变,实际上是学生出身和行伍出身的新旧派官兵的矛盾引发的冲突。曹锟急召吴前去解决。吴遂召集全体官兵做了一次‘英雄并立’的讲话,意思是学生出身的官兵是‘英’,行伍出身的官兵是‘雄’,必须能文又能武才是英雄,希望他们相互学习,好好团结。虽然他说话有些口吃,而且一口山东蓬莱土话,不太好懂,但一场兵变还是被他轻轻几句话给化解了。兵变化解的关键是这些不同出身的官兵都对他怀有敬意,他本人既是秀才也是兵。吴佩孚军中传唱他自己填的词《满江红?登蓬莱阁》,日本人听了很不舒服,有一个日本记者到其驻地采访,曾当面质疑:‘登蓬莱阁能够望见长白山吗?’他回答:‘吾心眼通灵,岂止能望见长白山,还能望见你们日本的富士山昵!’日人惭恨而退……”

“苏俄曾派代表联络吴之事确凿无疑,吴在洛阳时,苏俄派代表前来晋见,表示要扶植他为中国之主,吴毫不犹豫拒绝了苏俄代表之议,称‘国家土地利权,无丝毫可以相让者’。他对于别人称他为军阀并不介意,还曾赋诗自我解嘲:‘敢云色相曾参透,却信军阀力无边。’”

“吴氏清白自许,不纳妾、不积金钱,平日饮酒赋诗,一派书生本色。其好自比关、岳,然思想亦不失激进,故苏俄曾青睐之,事出吴佩孚声援学运学生的通电:‘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既非争权利热中,又非为结党要誉。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以此电故,青年学生多赞誉之。”

如今的吴佩孚,可以说是目前北洋军阀当中名声最佳的一个。甚至于连曦雪这样的女子,都对他抱有很大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