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宇宙航行的理想(第3/4页)

“噢。”听到机要秘书的报告,徐世昌放下心来,“火箭这东西打起仗来很好用,日本人当初就吃了咱们大亏,这样的实验,应该多多进行。”

“只是听说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很费钱的,不过这家协会好象有国内的大公司资助,经费不成问题,所以经常进行实验,还定期在大学里进行学术演讲……”机要秘书看到大总统似乎对火箭协会的事失去了兴趣,就停下了后面的话。

此时的徐世昌心思的确已经离开了刚才的火箭,而是专注于手头的工作上来。

徐世昌并不知道,刚才他所看见的那一幕,将会怎样深刻地影响中国的未来。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而人类不可能永远的被束缚在摇篮里面。”

一位年轻的中国人正看着地面上的火箭残骸,轻声的自言自语道。

“说的好!天明!”另一位戴眼镜的学生打扮模样的人来到了这个年轻人身边,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那个年轻人伸手捧起了火箭的残骸,看着同伴,眼中放射出无比坚毅的光芒。

这个年轻人,便是从美国留学归来,刚刚加入中国火箭协会不久的冯天明博士。

冯天明1896年出生于香港。他的父亲是市议会的议员,非常善于解决各方面的问题,而且判断准确,后来任香港总督府的官员,曾是香港华商银行的创办者之一。他的母亲是一个出色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出身于英国贵族世家,很有教养。冯天明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很深,小时候,酷爱音乐和文学的母亲总是对他循循善诱,引起他的好奇心,使他产生求知的欲望。

冯天明进入学龄以后,母亲没有按以往的常规送他玩具或金钱,而是给了儿子一架望远镜。于是从小时候开始,冯天明便成了一个业余天文爱好者,对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冯天明有三个兄弟,他是家中的次子,兄弟经常在一起玩耍游戏。冯天明的第一次火箭试验是在美国加州滨海的消夏别墅区进行的。在他10多岁的时候,当时他全家随父亲移居美国。小冯天明将6支特大号的烟火绑在滑板上,创造了自己的“火箭车”。

试验那天,小冯天明点燃了引信,“火箭车”脱离了控制,拖着彗星尾巴似的火焰冲了出去,呼啸着窜出老远,最后,焰火在雷鸣般的一声巨响中烧个精光,车子翻到了一边。这一切使小冯天明欣喜若狂,他万万没想到他的“火箭”能有这么大的威力。

尽管“火箭车”的试验获得了成功,但却差点把邻居家的屋子点着,闻讯赶来的白人警察把这个不听话的大胆孩子抓住,交给他的父亲去管教。小冯天明因此挨了父亲狠狠的一顿责骂,但这件事丝毫没有影响小冯天明对火箭发射的兴趣,他仍然经常和哥哥一起发射了许多自制的烟火。在那里,小冯天明是个出名的淘气孩子,总是接二连三地惹祸,今天爆竹炸坏了别人的书报厅,过几天烟火又落到人家的面包铺里。

当时冯天明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孩子。在美国的日子里,他发现有许多东西值得探究,但是在他的学校课程里几乎没有。他的外语,特别是英语成绩十分优异,但其他课程却忽略了。由于他所在的学校是英国新教徒办的大学预科,传统意识十分浓厚,教育手段也很落后。这些对于喜爱探险、追求进步的小冯天明来说是远远不能适应的。他不喜欢学校的教育方法,因而他的成绩单总是不能令父母高兴,特别是物理和数学,差得尤其令人担忧。

在学校最关键的一学年中,冯天明丝毫没有认识到学校学习的重要性,他打定主意要搞一种比自行车更好的交通工具。于是他开始在父亲的汽车房里自己动手造汽车。可是这个年轻人的汽车还没造好,却耽误了复习功课的时间,结果冯天明不但数学不及格,而且稍好一点的物理也不及格。他的父亲认为自己再也没有办法教育这个孩子了,于是把冯天明转到了一家以严格著称的寄宿学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