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血肉磨盘(第3/4页)

为了弥被反坦克武器的不足,桑叶河前线所有日军步兵中队中,都组织了“肉弹攻击班”,也就是用人抱着炸药扑向坦克。与坦克同归于尽。因为日军坦克从数量、质量上都不如东北军,坦克不足“肉弹”弥补,是西伯利亚驻屯军在战场上的一大发明,坦克毕竟造价昂贵,而“肉弹”来得便宜,又能体现所谓的“武士道”精神。

在兵力、装备准备完全后,日军制订了以炮战为主,而后步兵从两翼进攻的总攻方案。

1942年11月27日,天气晴朗,红日初升,日军70多里的战线上军旗招展,各个联队遥遥相望,等待着总攻的命令。

午前6时,日军轰炸机和战斗机58架,首先飞临桑叶河上空,对两岸东北军阵地轮番轰炸扫射。同时,在日军重炮阵地上空升起了数个灰色长圆形的观测气球,每个气球下边的吊篮里,3名炮兵观测军官操纵着炮队镜在寻找着西岸台地上东北军重炮阵地。

6时30分,日军首先以野炮群发炮,引诱东北军重炮还击,以便目标发现后,再针对过去观测的目标进行修正,然后以重炮给东北军炮兵以毁灭性轰击。

第二炮群的野炮,集团轰击了一个小时,东北军炮兵是否入了圈套,炮兵指挥官们还看不出来。到了7时30分,又引诱轰击了30分钟,西岸上炮兵阵地仍无反应。内山少将等得有些不耐烦,命令两个炮群在8时,作全效率攻击射击,并建议小松原中将命令步兵于午前10时整发动进攻。10时师团长的出击令传达到了各联队以至各个大队。

8时整,日军全部大炮一齐射击,重炮联队的口径160毫米长60厘米的弹头,从步兵后方十几公里的阵地上飞向桑叶河西岸,吼声如雷,地动山摇,震撼着草原大地。各师团的山炮、迫击炮、步兵炮也同时助射发威。从开战到现在,日军从来没有动用过这样大规模的炮兵,在日本陆军战史上,这也是空前的第一次。内山少将能同时指挥着338门野战重炮和472门野炮进行齐头并射,其心情的兴奋是可想而知。日军炮兵阵地上热火朝天,人马繁忙,阵地上的炮弹壳堆积如山,滚动着的灼热的弹壳,黄闪锃亮,摸来烫手。炮手们满身是汗,大声喊叫着将炮弹推进弹膛内。桑叶河西岸台地上,一处连一处升起了黑烟,西岸斜坡上的汽车和装甲车,成群的往台地后坡驶去,乱轰轰的一片。从观测气球传来消息,东北军炮兵至目前最少被消灭了10处主要阵地;东北军大炮正用牵引车拖着在变换阵地;很多炮兵中队的炮兵被打成哑巴,不能回击。总之,效果显著。

内山少将命令:炮火延伸射击,炮击延长一小时,也就是说步兵在11时发起冲锋。

午前10时,东北军的数架“披毛犀”重型战斗机低空飞行,在离地面仅数米沿着沙丘起伏棱线,直奔日军的各个观测气球冲去。一通机枪扫射,一个个气球在“嘭嘭”的声声爆炸中,如同一只只硕大的火球,坠向草原,大片的碎片冒着烟火在空中飞舞。吊篮上的日本观测军官早被机枪打死,随着观测气球爆炸后,日本炮兵顿时变成了瞎子,停止了射击,好长时间后才在地面观察哨的间接观测计算中,重新喷吐着炮火。炮群整整射击了一天。

成千上万吨的钢铁倾泻在西岸台地东北军炮兵阵地上了。弹药上的一次消耗在日军战史上是惊人的。可是,东北军的炮兵并没有明显的削弱,中午过后,东北军大炮在转移到新的放列阵地后,开始反击。炮弹如同倾盆大雨,而且越打越猛,使得内山少将无比惊讶,纳闷东北军怎么有这么多的大炮,难道日军炮击并没有获得预期效果?从一天中的炮战判断,东北军大炮每门发射量,最少也有四五个基数,可以推断东北军弹药储备相当充分,而且火炮性能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