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马革裹尸自其始(第2/8页)

这时候已经是新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当年给马援的通缉令,这时候也不作数了。北地郡地处西北,尚未受到中原战火的波及,按照一般人的想法,马援要是安安心心的在西北过日子,那是很滋润的。有钱又有兵,闲了还可以打打猎解闷,日子要多舒坦有多舒坦,马援却过不惯这样的舒坦,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畜牧业只是他的梦想起点,他真正的梦想,是啸傲沙场,建功立业。这时候,焦头烂额的王莽急需精兵良将,在听到马援的威名之后,王莽向马援抛出橄榄枝,任命他为陕西安康大尹。得到任命的马援兴奋异常,立刻将自己名下的千头牛羊和良田财富,统统赠送给了亲朋好友,尤其是跟随他征战的几千家兵们,几乎人手一份,并告知大家说“我要去建功立业,愿意跟着走的欢迎,不愿意的也随意” 。结果数千家将,人人誓死效命,跟随马援雄赳赳气昂昂,奔赴了中原群雄逐鹿的战场。

但志存高远的马援,抬头就碰了钉子,那时候的王莽已经到了穷途末路,马援安康大尹的官位还没做热,立刻就碰上“新”朝兵败如山倒,结果马援和哥哥马员不得不逃跑避难,哥儿俩一起逃到了甘州。当时甘州地区的霸王,就是此时的西州大将军隗嚣。隗嚣对才能平平的马员看不上眼,却对其弟马援青眼有加,在隗嚣的邀请下,马援成了此时西州的重要军将,多次参与西州的军事密谋,并被隗嚣委任为绥德将军。隗嚣此时偏居西北,守土自保有余,但才能有限,绝非可以倚重争天下的英主,相处没多久,马援就甚感失望,趁着作为使者出使巴蜀的机会,马援意图投奔此时割据巴蜀自立的公孙述。公孙述小时候和马援是发小,感情很深,马援这次来后,公孙述却故意摆谱,摆出做皇帝的架势接见马援,谱完摆又虚情假意,说要封马援做侯爵。当时马援的随从们都很高兴,认为这是难得的机会,马援却不以为然,他毅然拒绝了公孙述的拉拢回到甘州,随后告诉隗嚣:“公孙述是井底之蛙,难成大器,我们更应该关注东方的局势。”公孙述最后的命运,不幸被马援言中。

在西汉灭亡之后的天下战乱中,马援之所以能得到众多枭雄的赏识,一是因为他的战略眼光。马援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人,对天下大势的把握极为精到,每次战争之中,都能准确把握事情最后的走势。二是马援很能打,在当时的战场上,马援是出了名的骑兵人才,不但个人骑射技术出众,而且极善兵团骑兵冲锋作战,中原争霸,骑兵就是野战里决胜的关键,谁拥有精锐骑兵将领,谁就拥有一把足够砍杀敌人的宝刀。又有眼光又能打的马援,就是当时各路英豪眼中锋利的宝刀。

自古宝刀配英雄,马援这把宝刀,连续换了几个主子,配的不是王莽这样志大才疏的庸主,就是隗嚣这种不成气候的枭雄,再就是井底之蛙的公孙述。直到公元28年的那一天,42岁的马援受隗嚣委派,到洛阳出使,这一天对马援有重要意义,因为他终于见到了人生里第一个值得他以死相报的英杰——刘秀。

对马援,此时志在天下的刘秀早就“神交”已久,而且当年随着马援一起逃到甘州的哥哥马员,后来几经辗转,竟然也在刘秀麾下任职,因此从马援到来后,刘秀就极为礼敬。两人之间的第一次见面,刘秀特意在洛阳宣德殿和马援相见,马援一进门,刘秀立刻迎上前去,扯着马援的手走进来,拉着亲切交谈,此举令马援大为感动,联想起上次去公孙述那里,遭公孙述“摆谱”的耻辱一幕,马援不禁问刘秀:“如今天下大乱,陛下却对臣毫无防范之心,您怎么知道臣不是刺客敌人呢?”刘秀坦然回答:“因为你不是刺客,更像个说客。”刘秀的推心置腹,令马援直言相告:“陛下恢弘大度,跟当年的高祖一样,今天见了陛下,才知道这世界上真的有帝王。”至此,马援与刘秀,这对君臣之间,从此真正开始了“宝刀配英雄”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