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亡西夏(第3/5页)

蜀川防卫在于五州三关。五州在川外,分别是阶、成、西和、凤、天水军。三关是七方关(今甘肃徽县、陕西略阳之间)、仙人关(今陕西略阳北、甘肃徽县内)、武休关(今陕西留坝县)。三关是蜀之门户,五州是蜀之屏藩,郑损未经接战轻易放弃,让蒙古军长驱直入。

好在五州易得,三关难破,蜀川的复杂险峻地貌是蒙古军前所未遇的新战场,很多地方战马都无法驰骋,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蜀川暂时安全。

这一年是丁亥年,宋史中称之为“丁亥之变”。

对于蒙古来说,这是一次可虚可实的试探。如果南宋很软一触即涂的话,蒙古不介意就此攻克蜀川,控扼长江上游,随时东下扫平江南;如果进展不顺的话,也可以切断西夏在南方可能存在的退路,保证灭夏一役斩草除根。

第二,金国。

不管史书上怎样强调金宣宗弃中都保河南是多大的败笔,如何该死,但至少给蒙古人设置了足够的障碍。

以黄河为险,以潼关为堡,山河之固无以复加,蒙古人想强逾这些天险不是不能,可代价之大会让任何新兴的帝国都承受不起。

成吉思汗胸有成竹,只是时间未到。最高的军事机密只潜藏在他个人的心里,这才是最保密的、最有突发性的。

第三,他的儿子们。

世界广大,民生众多,成吉思汗当年对后嗣们许诺过,要尽量开拓巨大的领地分赐给他们。当时他觉得,这就解决了分家产这一老大难问题。可事情出现了意外,准确地说,是术赤。这个倔强的儿子长年受气,终于不辞而别远走高飞,在天边一样遥远的钦察草原上打下了几乎不次于蒙古本部大小的领地。

问题出现了。蒙古帝国的共主会产生在哪里……

所以他把原花剌子模区域赐给了二儿子察合台,希望他能够挡住术赤回归的路,把钦察草原的影响力永远地隔绝在阿姆河以北。

同时,他悄悄地对未来的蒙古大汗窝阔台、最小的儿子拖雷说,永远记住,不可以让钦察草原的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合而为一,那样的话,蒙古的和林将再也不是发号施令之地!

做完了这些,成吉思汗仍然不放心,他要在健康还能允许他主导这个帝国的时候,把可能的隐患扼杀在摇篮里。他派人去召长子术赤来见。

术赤再一次拒绝。

成吉思汗的心转向了阴沉,他怀疑自己的担忧成为了现实。术赤,这个不是他亲生的孩子终于还是有了异心,不再以蒙古人自居。那么,他更要让术赤走回正轨!这样想时,成吉思汗的身体到了崩溃的边缘,有生以来第一次无法骑上战马。

他无可奈何地躺在毡帐中,身下铺着五层毛毯,仍然觉得像躺在大地上一样僵硬冰冷。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一个消息适时传来。

远在万里之外的钦察草原上,他那身经百战而锋镝不伤正在壮年的长子突然死了。

术赤死了,他的死在历史上是个谜。有记载说,在成吉思汗征召他时,他真的正在生病,并不是心生怨恨而抗命。

成吉思汗已经命察合台去拘捕他,大军正要成行时,他的死讯传来。这让成吉思汗的心灵大受打击,回望一生,他的长子从来没有真正地快乐过。

成吉思汗的病由此变得更重。

还有另一种说法,成吉思汗的征召令到达钦察时,术赤正在举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围猎。当夜色降临篝火燃起时,所有人都到了金顶大帐,唯独宴会的主人缺席。

人们在一片长草中发现了他。术赤死了,他的腰骨折断,躺在草丛间,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凝望着黑色的天空。

他死于暗杀。

是谁的主旨?谁能做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答案。可没有证据,更何况所有的蒙古人也拒绝那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