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另一片战场(第4/5页)

松冈当然不能说自己是胡吹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假装瞬间失去记忆。

颜惠庆哼了一声:你们日军在“满洲”的所作所为,就是按照“田中奏折”去做的。

冤啊,松冈有苦说不出,只好任对方发挥。

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这里没有粉丝,连老实的农夫也没有,真够让人郁闷的。

为什么不能把国内的精彩复制到国外来呢?或者如果用星爷来打比方:为什么我在港台(后还包括内地)一露面,不让观众笑观众都要笑,而到了国外,就算挠老外的痒痒,人家都不笑了呢?

或曰:可能是水土不服吧。

松冈是强人,他不信这个邪。挑了半天,从他的国内演讲稿中翻出了一篇最叫座的,题目就唤做“十字架上的日本”。

很煽情啊,同志们。听听文章里面是怎么说的:欧美这些国家个个没安好心,都想把日本钉在十字架上处死,可我们日本不怕,因为我们是正义的,是光荣的,是伟大的,以后必将“为世人所理解”。

这篇东西还特别长,讲起来要花一个半小时,真可谓是老太婆的裹脚布,但据说在日本国内极受欢迎,可用好评如潮来形容。

满怀憧憬的松冈便在国联大会上念起了他的这篇得意之作,还没读完一半,他偷偷地往各国代表席位上一瞧,心里便凉了半截。

怎么着?

 

松冈洋右风头足时曾上过《时代周刊》封面,但难逃败絮其中之嫌

 

没有欢呼,没有鼓掌也就算了,有的人昏昏欲睡也算了,毕竟你一口气念完不觉得累,人家听的人还觉得累呢,让松冈搞不懂的是,好些代表还面露气愤之色。

当然气愤了,你日本什么玩意儿,竟然把自己比做十字架上的耶稣,我们都是犹大,是罪人,是恶魔!

尤其是一些基督教国家,平时把耶稣敬得比天都大,听松冈如此言语,真恨不得把他拖下来海扁一顿。

看来这个松冈真是个自以为是、徒有其表的货,你在美国也生活了这么多年,不知道西方人最忌讳什么,最反感什么?

毫不奇怪,除了日本人以外的“世人”都不理解这篇大作,松冈算是白激动了一把。

1933年2月24日,国联大会将裁决报告付诸表决。

这份裁决报告对日本很不利,其中明确宣称“不承认满洲国”。表决的结果是:除日本一票反对、泰国弃权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四十二票赞成,决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

但这时候日本作出了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举动。

众目睽睽之下,松冈带着日本代表团一行人拍拍屁股,走人了。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史料上记载,松冈是脸色铁青地读声明,微笑着退场的。

变态的民情

 

其实松冈也是有苦说不出。

他没有想到结果会这么惨,讲,讲不赢,辩,辩不过,最后弄了个比分,还是四十二比一(要不是泰国人给了点面子,就是四十三比一了),简直就等于集体来丢丑的。

眼看败局已定,这个样子回去岂不是声名扫地,爬都爬不起来了。

怎么办?

松冈用他的行动作出了回答。

玩造型归玩造型,你别看松冈退场的时候一副男子汉敢作敢当的样子,其实他心里挺虚的。毕竟是完败嘛,骗不了内行。所以他一路上都忐忑不安,不知道回国后将面临什么样的结局,心里也早就打了腹稿,编好了“自己的失败”、“向国家谢罪”这些话,时刻准备在国人报以老拳或扔臭鸡蛋过来时装一把孙子,讨一回饶。

但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日本国内早就一片欢腾,那调调就像是日本得了四十二张赞成票一样。

松冈的丑态表演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刊登着赞颂他的话,特别是松冈退场时那个比较拉风的动作,在媒体上得到了细致入微的放大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