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神来之笔(第3/4页)

杨天客连连说好,还说让夏想尽管放心,有小问题他都顶着,除非有大事,他一般不麻烦夏处长,还是陪好吴部长要紧。

夏想就笑,帮了杨天客一次,虽然和他不是什么同盟的关系,杨天客依然是计杰的人。但人性都有复杂的一面,而且杨天客为人知恩图报,事事做得都很圆润,让夏想也很满意,也省心不少。

有一个配合工作的副手就是省事,只要把工作交待下去,具体如何执行如何督促,就都是副手的事情,他只需要了解结果就可以了。

跟随吴才江出了省委大院,来到旁边的咖啡厅,吴才江笑道:“燕市的茶馆太少,算了,就到咖啡厅坐坐,图个清静。”

坐下之后,各自要了一杯咖啡,吴才江也就开门见山地说出了来意:“易部长对你很满意。”

夏想一惊:“我可没有那么大本事!”

吴才江对夏想的惊讶很满意,点头说道:“当然,你想入易向师的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知道你的才能,是钱锦松说出的。关于劝说单城市和宝市成为试点城市的事情,钱锦松已经向易部长私下里透露了,我估计,话也传到了何副总理的耳中了……”

吴才江似笑非笑地看着夏想,意思是,行,有一套,四两拨千斤,从小处入手,看似不着痕迹,没有好处,其实到了最后,还是最大的受益者。以一个处级干部的身份,劝动了两个地级市主劝去申请试点城市,可以说,不仅得到了何副总理的赏识,还给省里分了忧,叶石生听说后,也会对他另看一眼。

夏想,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年轻人,能够从极其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敏锐地发现非常巧妙的支点,然后只需要轻轻一撬,一切就迎刃而解,简直就是犹如神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吴才江生平很少佩服人,今天当他见到易向师一脸喜悦,向他说出了夏想在幕后推动的内情之后,竟然忍不住拍手叫好——好一手点石成金的妙招。

连易向师也是对夏想的做法大加赞叹。

易向师赞叹的不是夏想的做法有多高明,他和何副总理对燕省的情况也做过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平衡和妥协,只能是由试点城市开始,慢慢推广,不可能一步到位。因为燕省既没有足够的政治氛围,经济上也不可行。但表面上的压力还是要施加给燕省,否则引不起他们的重视。同时,易向师也清楚,实际上不管夏想是不是劝动单城市和宝市主动申请,最后也基本上是先找两个试点城市推广,但夏想的聪明之处就在于,被动不如主动,消极不如积极。

主动出面申请,不但可以得到为省里解忧的印象分,还能让何副总理记住两个城市的党政负责人的名字,而且,也让何副总理对他们高看一眼,并且也会经常关注两个城市的发展,说不定有合适的项目,还会照顾。主动和被动一字之差,待遇却有天渊之别。

而且,因为夏想的从中说合,夏想的名字必定在省里挂号,也会让何副总理牢牢记住。试想,一个处级干部,竟然有敏锐的超前的眼光,而且还能说服两大地级市的党政领导,不但证明他有才能有口才,还表明了他有人脉有关系,能够取得别人的信任。易向师就暗暗称赞夏想确实有独到的眼光,他居中协调,省里、外经贸部和何副总理三方讨好,最后是他自己、两个城市、燕省省委以及何副总理四方受益,可谓一举数得。

如果没有钱锦松向易向师透露夏想为单城市所出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想法,只凭夏想从中协调的手段,易向师会认为夏想只是一个政治投机客,未必会有商业的眼光。但因为钱锦松简单明了地说出了夏想为单城市的发展提出的两条思路,就不得不让易向师大吃一惊,仔细分析之后,更是震惊莫名,为夏想的奇思妙想赞不绝口。单钢的铁路思路还不算太突出,只能说眼光超前。但以成语为切入点的文化旅游,就不得不说是极佳的创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