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神来之笔(第4/4页)

易向师身为外经贸部部长多年,对地方经济研究得相当透彻,也知道内地城市的缺点十分明显,就是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而且思想保守,产业结构老化,等等,从钱锦松的口中,他仿佛看到了一位年轻的经济学家侃侃而谈,将单城市优势和劣势分析得头头是道,而且点评得也是一针见血,不比他这个部长差,甚至有些主意连他都是闻所未闻的大胆。

由此,易向师再一次仔细研究了夏想的履历,才发现,他以前就有许多次成功招商引资的先例,而且次次都是眼光准确,时至今日,他在坝县时引进的项目还在赢利,而且前景还很广阔。同样,在安县时引进的项目也非常不错,景区的扩建,度假村的兴建,还有犹如神来之笔的连接三石和三水风景的山水路,处处体会出先人一步的眼光和水准。

山水路贯通之后,现在由安县到景县非常方便,而且两个景区之间还开通了班车,景区之间的互助旅游项目增多,极大地增加了可玩性和游客的游兴,事虽小,但意义深广。

易向师还真动了要调夏想到外经贸部的心思,觉得以他的才能,综观国内各省经济形式,做高屋建瓴的理论研究工作再合适不过,如果再到社科院跟一些经济专家学习两年的理论基础,说不定以后有望将他培养成为技术型的副部长。

易向师将他的想法对钱锦松一说,钱锦松却笑着摇头:“夏想还是留在地方上好,他有理论是好事,但他更适合做具体工作,在地方上,才更好发挥他的才能,才能为百姓做实事。”

易向师一想也是,也就没再勉强,转而告诉吴才江,想抽时间和夏想见个面,当面谈一谈,吴才江一口答应下来。但易向师没有料到,燕省的领导层中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争论非常激烈,叶石生含蓄地表示反对,范睿恒谨慎乐观地表示支持,马万正基本是中立,崔向却持强烈支持的态度,宋朝度也是大力赞成,其他常委有反对有赞成,还有中立,总之,基本是僵持的局面,一半对一半。

何副总理见此情景,对燕省的兴趣反而更大了,会一直开个没完,上午开了,下午还要开,他抽不出时间见夏想,就让吴才江转达一下他的意思就可以了。

吴才江也想见夏想一面,因为他从夏想的从中周旋的手段之中,发现了夏想确实有过人之处,不但有商业头脑,政治眼光也非常准确,非常善于利用各方博弈的局势之下的支点,然后准确地切入,一举成为撬动杠杆的关键力量,以小胜大,聪明,绝对聪明。

吴才江就饶有兴趣地又说:“小夏,我想问你一件事,你一定要对我说实话……上一次我借高成松之手对付你,你现在是不是对我还大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