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草原英雄努尔哈赤 第十二章 命中克星袁崇焕(第2/4页)

努尔哈赤攻陷辽东后,对汉人实行了高压政策,激起了汉人的激烈反抗。

汉人反抗的方式有很多,最普遍的方式是逃亡。由于努尔哈赤一路屠杀,许多汉人闻风丧胆,即使被迫投降,也在等待机会逃跑。根据粗略的估计,逃亡到关内的汉人就有上百万,逃到朝鲜的有几十万,逃到海岛上的也有几十万,另有几万人逃到山东。

第二种反抗方式是投毒,努尔哈赤经常发现都城辽阳的水井里面有毒,后来在一些食物中甚至也发现了毒药。这些事情搞得努尔哈赤草木皆兵,非常痛苦。

第三种反抗方式是叛杀,许多汉人投降后受到压迫和虐待,有些人忍无可忍,只好杀害八旗官兵。努尔哈赤对此非常气愤,他说:“我占领辽东后,这些投降的人我对他们已经很不错了,给他们房子,给他们田地,给他们牲畜,没有霸占他们任何东西,他们为什么还要叛变呢?”

第四种方式最激进——暴动。由于努尔哈赤强令所有汉人剃头发,遭到了汉人的激烈反抗,甚至出现群体性的暴动事件。

泼胆汉袁崇焕

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的目的是入主中原,当然要入主中原,他首先要打下宁远。

宁远孤悬山海关之外,距离山海关有两百里。这块地方就像一个跳板一样,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宁远可以算是山海关的门户,只有打通了这块地方,才能进入山海关。

这时,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主管辽东边事,孙承宗也是一个脾气很硬的人,他主张积极对敌作战,收复城池,受到明熹宗的欣赏,给了他一把尚方宝剑。明朝的尚方宝剑是非常廉价的,没过多久,孙承宗就受到阉党的排挤,不得不告老还乡。不过,他培养出一大批人才,如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

孙承宗下台后,阉党派的高第上位。高第对后金非常畏惧,他下令关外的兵民全部撤退到关内,把宁远给敌人算了。这一政策遭到袁崇焕的坚决抵制,宁远兵民拒绝撤退。不过,宁远周边小城堡的军民全部撤到了关内。

我们知道,宁远之所以能坚持不退,是因为有袁崇焕这样一个骨头很硬的民族英雄。

袁崇焕,万历十二年(1584年)出生于广东东莞,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考中进士。后担任过福建邵武知县,本来只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官,但他一直关心边事,对于朝廷在边疆事务的软弱无能深感愤怒。天启二年(1622年),他利用进京朝觐的机会,单骑出关,查看边境,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书生。

回京后,袁崇焕对明熹宗立下了豪言壮语:“只要给我马匹、金钱和谷物,我一个人就可以守住边关。”也许是这种自信感染了血气方刚的明熹宗,明熹宗提升他为佥事,做山海关外的监军。袁崇焕后来又升为宁前兵备佥事。

眼见努尔哈赤大兵将至,袁崇焕面临着多大的压力我们简直无法想象。一个从未打过仗的书生面对的是四百多年来世界级的军事天才努尔哈赤,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后面那个昏庸多疑的明熹宗和一帮指手画脚专好整人的大臣和阉党。这仗看起来是没法打的,简直没有太多悬念。

考验袁崇焕是庸人还是英雄的时候到了!

事实证明,袁崇焕不光是个英雄,还是一个超级大英雄。百战百胜的努尔哈赤居然面对一个文弱书生三战三败,乃至于最后送掉了自己的性命。这种奇迹简直不太可能发生,可是的确发生了。

在袁崇焕身上,我们看到信仰与意志的力量一旦和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紧密结合会激发出多么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无坚不摧。可惜,拥有这种力量的人常常是众矢之的。袁崇焕这样的泼胆汉肯定是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