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极 第五章 大凌河之战(第2/7页)

皇太极动情的演讲结束后,监狱里哭声一片,大家都泪流满面,包括皇太极自己。最后,皇太极微笑地离开监狱。

第五步是甄别好坏,问题大的就处理,问题小的可以留用。表面的规则是作战勇敢的可以留用,贪财胆小的继续关押;真实的规则是阿敏死党坚决打掉,不是死党的都可以出狱。

五个步骤走完之后,皇太极才真正开始动手对付阿敏。正像阿敏的名字一样,阿敏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皇太极召集了所有的贝勒大臣讨论阿敏问题,让他们放心地揭发和控诉。贝勒和大臣们不负所望,经过详细的材料分析,整理出阿敏的十六大罪状。

这些罪状经过专家组讨论过,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有根有据,阿敏就是长了翅膀也难脱身了。

总的说来,阿敏的罪行就一点:对皇太极有意见,有非分之想。

皇太极是一个仁君,没有处死阿敏,只是把他幽禁起来。打掉阿敏集团是皇太极树立个人权威的一个开始,独裁不是一天能做到的,皇太极能够做到有步骤、有程序、有条理地掌握独裁权力,已经说明了他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甚至可以说得上英明。

围攻大凌河

孙承宗收复北方四城后,亲自巡关,经过实地考察后,他建议崇祯现在最要紧的是修复大、小凌河两城,这两城就像两把锁链一样,可以和山海关连成一条防务链。

崇祯表示同意,让孙承宗先修大凌河。大凌河位于锦州以东三十里,是锦州的一个前哨。由于这座城池的关键地位,孙承宗让祖大寿负责这项工程。

皇太极的侦察行为做得非常不错,明军修筑大凌河的事情很快就传到皇太极的耳中。明朝总兵祖大寿和何可纲等人率领关外士兵和一些民夫修筑大凌河,准备抢在八旗军未到时竣工。得到这个情报,皇太极发出一声冷笑,你想抢在我来之前竣工,那我就给你一个惊喜吧!

祖大寿率领的是明朝最精锐的士兵,只要把这支军队消灭了,等于是卸下崇祯的一条膀子。

战争之前,皇太极照例是要演讲的,他动员道:“从古至今,打仗这东西向来是有道者能打赢,无道者要失败。这是屡试不爽的天道。所以呢,我们打仗,绝对不可以仗着武力肆意滥杀,这样只会导致失败。用兵之道,最关键的是顺应天理,行仁义之师。天道这个东西是循环的,皇帝轮流做,但老百姓还是老百姓。现在天意站在我这边,明朝的老百姓迟早也是我的老百姓,所以希望你们能善待老百姓,严格遵守军纪……”

天聪五年(1631年)七月二十七日,皇太极祭拜太庙后,即刻率领大军出发。渡过辽河后,皇太极又不厌其烦地开始了一次演讲,这次演讲的内容更长,还是老调重弹,什么老天站在我这边,什么军纪大家一定要遵守,什么只要有信心打仗一定赢,什么将军和士兵大家要互相爱惜……

虽然这些东西有点儿烦人,但确实很有效果。这就是宣传的力量,也是广告的威力。

八月初一,蒙古的一些部落前来和皇太极会师,皇太极给他们接风洗尘后,再次把自己的军纪跟蒙古人重申了一遍。

皇太极军抵大凌河时,城墙已经修完,雉堞完成一半。在城下俘获了一个人,得知修城工作已经进行了半个月,城内大概有一万五千兵马。

当天晚上,开会的时候,大家都主张攻城。皇太极经过认真思考后认为,以前攻城吃了许多闷亏,与其攻城不如围城。等到城内粮食断绝后,自然不战而胜。

皇太极是个鬼点子特别多的人,他围城还围出了特色,用一个月时间让人在城池周围挖了一个圆圈,投降不,不投降困死你。

祖大寿大笑:“有种就困死我,我城内的粮草充足,可以支撑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