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府哥雍正笑到最后(第2/5页)

不辨江天色,惟闻钟磬声。

因知羁旅境,触景易生情。

诗中充满了佛教意蕴,反映了胤禛内心深处的另一面。而他内心深处的这一面对他继承大统有很大的影响,胤禛能够变成雍正皇帝跟他在两次废太子中的表现有很大关系。康熙第一次废掉太子后,大阿哥胤褆和八阿哥胤禩觊觎储位,公开活动,受到康熙责备后,依然没有收敛。

有时候太聪明了反而会给自己招来麻烦,胤禩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众皇子中,没有人比他更会笼络人心,在这方面连康熙都不是他的对手。朝中的文武官员大都看好胤禩,连大阿哥、九阿哥、十四阿哥都与他结盟。这样一来,太子被废后,胤禩的人望最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对此,康熙是反感的,对儿子拉帮结派他一向深恶痛绝,太子就是因此被废的。

这时候,胤禛的表现跟胤禩完全相反,他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整日沉醉在佛教和诗词中。胤禛知道,储位固然好,皇帝自然尊贵,但里面风险太大了,搞不好什么都捞不着,还落得个粉身碎骨。康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皇帝,跟精明的人玩精明是非常不划算的策略,与精明的人相处不妨大智若愚,与愚蠢的人相处不妨耍一些聪明。胤禛的心术之高明由此可见一斑。

在受封亲王的时候,胤禛主动提出降级,说自己本来爵位已经够高,现在又受封亲王,而一些弟弟们爵位还不过贝子,同样是兄弟,怕他们心里不舒服。

在整个争夺储位的过程中,胤禛表现出中立的姿态,既不支持任何一方,也不反对任何一方,这样一来,其他各方斗得你死我活,胤禛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我们不知道胤禛沉溺佛道和山水是麻痹康熙和政敌的一种手段,还是这就是他本真的性情,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但确实这种策略很有效果,让他在一波又一波的政治风雨中安然走过,最终登上大宝。

胤禛写过一首诗《国居》:“懒问浮沉事,间娱花柳朝。吴儿掉风曲,越女按鸾箫。道许山僧访,棋将野叟招。漆园非所慕,适志即逍遥。”看到这么具有老庄气息的诗句,谁能想象得到这个人潜藏着政治野心。胤禛的《山居偶成》则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再一次向世人展现自己的“淡泊”:“山居且喜远纷华,俯仰乾坤野兴赊。千载勋名身外影,百年荣辱镜中花。金樽潦倒春将暮,恵径葳蕤日又斜。闻道五湖烟景好,何缘蓑笠钓汀沙。”

在《题布袋和尚》里,胤禛更是把这种掩人耳目的思想发挥到极致:“笑呵呵,呵呵笑,笑世人,笑不了。笑他田地置方圆,笑他房屋嫌低小。笑他饮食羡膏粱,笑他衣服求精好。笑他妻妾恋如花,笑他性命轻如草。笑他名利认真求,笑他贪得生烦恼。不如看破笑呵呵,肚皮藏世界,布袋括山河。日月轮回眼,乾坤自在窝。开口笑时空色相,安心坐下念弥陀。世间真实见,此袋尽包罗。紧捏着,不为过。若还宽放些儿也,贫者无人富者多。呵呵复笑笑,笑笑复呵呵。”

这些诗歌既可以看成是一种韬光养晦的策略,也可以说部分地反映了胤禛的真实心情,因为在储位的争夺过程中,他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他的兄弟们能人实在太多了,要想脱颖而出他不得不小心谨慎,保存实力,直到该出手的时候才能出手。

我们先来说说胤禛的竞争对手,十四阿哥胤禵。胤禩受到康熙打压后,胤禵变得异常活跃。他是胤禛的亲弟弟,同母所生,在争夺储位的阿哥里年龄是靠后的。他之所以打起了储位的主意,跟康熙对他的欣赏是分不开的。胤禵知道,要想成为储君,人缘还得好,不仅要皇上喜欢,还得臣下拥戴。

胤禵积极联络朝野人士,尤其对德高望重的大学士李光地非常重视,但李光地这个人原则性很强,他没法拉拢,只好退而求其次,拉拢李光地的门人陈万策。胤禵为了扩充自己的影响力,对官员和士人们大肆拉拢,所以当时社会上流传“十四爷虚贤下士”的说法。明眼人都知道十四爷对储位兴致很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