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府哥雍正笑到最后(第4/5页)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重,苏州织造李煦给康熙上密折,请求康熙赐给曹寅一些人参,当时康熙是这么回答的:“南方庸医,每每用补剂,而伤人者不计其数,须要小心。曹寅原肯吃人参,今得此病,亦是从人参中来的。”在康熙看来,服用人参是南方人的习惯,北方人跟人参不合,康熙自己就不吃人参,怕“无益有损”。

西洋人马国贤详细地记载了康熙驾崩:

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我当时与安哥拉神父暂住在皇上的一个叔父家中,当晚吃过晚餐,突然听到一阵阵嘈杂的声音从宫中(畅春园)传出,我深谙这个国家的情况,因此立刻将室门关闭,同时告诉我的同伴,如果不是皇帝驾崩,就是北京城发生暴乱了。

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我攀上了一堵临街的墙向外面张望。令人吃惊的是,我看到大群马队正在向不同方向疾驰,最后,在一队步卒通过时,我听到他们在交谈中说:“康熙皇帝晏驾了。”

后来,我从御医口中获知,康熙皇帝钦点四皇子雍正为继承人,立刻即位,并得到众人的拥戴。新皇帝首先要做的,是为大行皇帝(死去的皇帝)更衣,并在当晚移灵。新皇帝则乘马在众皇子、皇孙和宗室王公簇拥,以及无数武装士兵护卫下,前往紫禁城。

第二天,我和安哥拉及赛格罗神父回到京城,原想去宫里向康熙皇帝之死表示悼念,但却始终没有获得允许。康熙皇帝崩逝后数日,当大丧仪注正在进行,新皇帝雍正同时宣布了大行皇帝的遗诏,正式宣布由他继承皇位。这在整个帝国,兴起一阵惊诧。

从马国贤的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雍正即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这往往是一种危险的征兆。当别人反应过来时,第一句想说的话是:“怎么是这个人当皇帝?”第二句话可能就是:“凭什么啊?”

雍正对危险性估计得很足,所以康熙死后第二天,他就命令隆科多关闭京城九门,这样一来,那些想兴风作浪的人也就没有机会。

康熙在清朝皇帝中并不算是猝死,从生病到死亡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不像雍正,从不舒服到暴毙只有两天的时间。蹊跷的是,在清史中,康熙之死留下了太多的疑点,根据实录的记载,康熙的病是一天天好转的,当然这个不可信,很可能只是一种假象,或者是康熙自己的感觉。最可疑的是御医的诊断、用药的经过在史书里只字未提,有人可能会说史书一字千金,生病用药这些小事不值得书写进去。事实不是这样的,清末的同治和光绪之死都有大量的就医诊断用药的资料。

也就是说,雍正无论如何逃脱不了篡位的嫌疑。如果把这个案子交给法庭,他们也判断不出什么,只能作出推测,无论是支持雍正还是否认雍正篡位的都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所以这只能算是一个无头公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根据朝鲜人的记录,康熙在临终前留下了遗言,说第四子胤禛最贤明,可以继承大统,胤禛的儿子弘历有英雄气象,可以封为太子。《李朝实录》还说康熙弥留之际交代了雍正几件事:“废太子和皇长子性格脾气不好,还像以前一样囚禁他们,但要让他们丰衣足食,让他们善终。废太子的第二个儿子朕很喜欢,封他亲王。”

康熙这么做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不想雍正继位之后将废太子和皇长子置于死地,所以提前打声招呼,他相信自己的话在死后还是管用的。雍正也确实给康熙面子,没有为难废太子和皇长子,但是对于康熙没有提到的阿哥,雍正则毫不留情,大打出手。

雍正继位之后,封胤禩和胤祥为亲王,虽然他没有封废太子的次子弘皙为亲王,但也封了郡王。第二年,雍正在北京西郊盖了一个王府,让弘皙过去住。雍正二年,废太子去世,雍正追封他为和硕理亲王,按照亲王的规格给他治丧。皇长子直到雍正十二年才去世,雍正也没有为难他,在生活上给了他很多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