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国寺坐落在汴京内城的东南部,那里北临蜿蜒而下的汴河,是京城里最繁华的地段之一。此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六年,至建炎元年已历五百七十二载春秋。宋朝开国后,曾对该寺进行大规模扩建,形成了占地五百余亩、置禅院六十四座的庞大格局。又因由宋太宗御笔重题了寺名,该寺遂成名扬天下的中州寺院鳌头。不过如今人们所见之大相国寺,乃其历尽波劫后的复制物,已远失当年恢宏气象。

在人们的印象中,寺院本应是肃穆之地。而这大相国寺却是与众不同,它是肃穆与熙攘兼备。原因就在于它不但是个佛事场所,还兼具集市及旅游功能。它并不因其地位尊贵而将芸芸众生拒之门外。由于该寺名声显赫,每逢开放日必是商贾云集游人如织,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收益当然是相当可观。至于这种世俗喧哗是否会影响六根清净,大相国寺有一语解释曰“修行何须山水间”,那意思是说唯有身处喧嚣的红尘中而心境不乱,方可真正修成大彻大悟的佛门高僧。不过据说经不住佛祖考验者是大有人在,例如有个唤作惠明的和尚,便因胆敢在寺内集市上公然兜售自制的五香扒猪脸而获利颇丰。

在承平年间的大相国寺庙会上,那是珍禽奇兽南北特产中外罕物无所不有。如今是战乱时期,四方商旅大为减少,但京城附近的大小商家仍不肯放弃这个商机。因此眼下这庙会虽比不得昔日那般盛大,其景象依然是十分热闹红火。

这一日又逢庙会,大相国寺里一如既往地商摊遍布游人接踵。

上午巳时光景,在那熙熙攘攘的游人中有一个远方来客。此人身材瘦长,面容清癯,席帽遮颜,凉衣罩体,一眼看去,其装束行止与普通游客无异。但假如留心观察,便会发现此人有点特别。因为若说此人是来购物,他并不在任何货摊前驻足流连,若说此人是来览胜,他又并不着意于庙宇碑文。此人信步缓行于嘈杂的人流中,只是在暗中打量前后左右的游客,而他的留意对象,又俱是青春少女。当然他这种举止十分细微,周围人等并无察觉。

这个远方来客年四十开外,他的名字叫夏永济。

夏永济重返汴京,就是为了寻人。

说他是重返汴京,盖因他原来就是本地居民。但他如今在汴京已是无家可归。他被逼得妻离子散只身出逃近五年,这次秘密潜回汴京,就是欲找回他在当年那场祸事中失散的女儿夏莲。

说起那场发生于宣和四年的祸事,还得从前朝权相蔡京讲起。蔡京是熙宁三年的进士,步入仕途后历经神宗、哲宗、徽宗三朝。通过一次次的政坛博弈,于赵佶当政时终偿位极人臣夙愿,曾独揽大宋朝纲长达十七年之久。宣和四年,正是他圣眷优渥如日中天之时。然而这个老谋深算的巨奸,有鉴于其宦海生涯中大起大落的深刻教训,为防有朝一日运去势失、其富可敌国的家产被尽数抄没,便产生了将多年来搜刮到手的大量不义之财分散秘藏之念。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这番心机不为多余。四年之后赵佶在国难当头之际突然禅位与其子赵桓,以蔡京为首的执政集团失去靠山顷刻倒塌,横行一时的蔡、王、童、梁、李、朱六贼之府邸全部被查抄。当时朝廷从蔡府抄得金银无数,以为已是尽括其财,却不知那只是蔡京全部家当中的一小部分,许多价值连城的稀世之宝,早就被老奸巨猾的蔡京神鬼不觉地提前转移了。

藏宝需有密穴,而修建密穴工程非小,很难不泄露风声,这是个大难题。却是天遂其愿,蔡京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了一个不知是何朝何代遗留下来的现成的而且是异常坚固的地下暗室,使这个难题迎刃而解。但这老贼还有一虑,他生怕日后有人得知这个秘密前来盗宝,便要在那暗室中布下机关,使其即使进得去也休想再出来。这就需要物色一个能够设计并监造这种机关的能工巧匠。于是,这事便牵涉到了夏永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