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范雎入秦(第2/12页)

可他们却去干了一件对他们没有多大帮助、对秦国没有产生一点儿威胁的事。

什么叫做短视。这就是短视。

魏冉看到白起打得很过瘾,南下楚国,想打就打,一打就赢,东向魏国也是战无不胜,便觉得打仗真的很爽。于是,决定自己也上一次前线,体验一下打胜仗的喜悦。

公元前275年,魏冉率兵伐魏。

魏国看到秦国第二号人物出现了,就向韩国求救。韩国这时也很干脆,立刻派暴鸢带兵救魏。

暴鸢的名字看起来也很暴力。可这哥们儿的仗却打得弱爆了——一接触就被魏冉打得大败。

魏冉这次的战绩真不少:斩首四万。

魏国一看,韩国都打不过魏冉了,自己再过去打,估计也是大败的后果,于是派人拿着地图跑到魏冉那里,指着地图上说,这八个城就转让给你们了。条件就是不要再打仗了。人民热爱和平,我们也热爱和平。

魏冉在这事上表现得很缺德,八城照收之后,仍然表示:热爱和平是你的事,跟我们无关。我们大秦帝国十分尚武。我这次来,并不是当和平使者的,而是来打仗的。你们做好准备,我又要开打了。

碰上这样的敌人,魏国只得自认倒霉,派芒卯出来应战。

魏冉大军长驱直入,只一战就把芒卯打得抱头狂逃。秦国大军进逼到北宅。

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又请求割地求和。这次割让的是温邑。

这一次秦国同意了。

魏国被秦国猛打了几顿,连割地求和都阻挡不了秦国大兵,深知现在秦国实力太过强悍了。他们再一次认识到(以前也多次认识到过),如果不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再走合纵路线,最后他们都得被秦国玩死。

于是,他们再捡起合纵这个老药方,去找齐国,劝说齐国跟他们合作,一起对应秦国。否则,等魏国被秦国灭掉,齐国就得直接面对秦国的进攻。到时结果如何,请参考此前楚、魏、韩、赵等国的经历。

这话是很有说服力的。

这个联合也是很容易结成的。

可结成之后呢?

基本就是,发布了联合宣言,搞了个政府白皮书,对外宣传得很热闹,把意义说得很重大。可热闹过后,就各唱各的调。

秦国刚开始一看,也有点怕他们这个联合。以前,诸侯国搞合纵时,张仪通过外交手段可以把合纵术破掉。可张仪死后,就没有了外交家,但还有军事家。

秦国想了想,估计这些联合也只是形象工程而已。于是,决定试他们一把,看看他们真的团结得同志加兄弟一样吗?

秦国很快做出反应,派魏冉出兵,直向魏国。

在秦国大军隆重开过去的时候,齐国只是一旁帮腔,大骂秦国的霸权行径,并表示强烈谴责,并坚决支持魏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坚信英勇的魏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秦国。

可强烈谴责并坚决支持之后,齐国并没有出兵前来,而是让魏国自己在那里死拼。最后,秦国在这场战斗中“拔四城,斩首四万”,取得大胜。

秦国的这次进攻再一次说明,合纵真的很有道理,但合纵真的靠不住。

秦国经此一战,心里很爽。可更爽的事又送上门来。

魏国和赵国领导人也跟楚国一样,不敢动秦国的脑筋,却敢于在秦国的眼皮底下对难兄难弟们动手动脚。

魏国在秦国按兵不动之后,又跟赵国商议,咱们打不了秦国,打一下韩国可以吧?

当然可以。

于是,赵魏两国联合雄赳赳气昂昂地向韩国进军。

韩国一看,就知道自己是干不过赵魏联军的。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韩国向秦国发出了求救的声音。

他们以为,秦国肯定会出兵。

秦国很喜欢打仗,但秦国不喜欢救人。秦国一口回绝了韩国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