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范雎入秦(第4/12页)

春申君就是黄歇。

黄歇一到秦国,看到秦国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伐楚动员,就知道如果秦、魏、韩三国真的去攻打楚国,楚国肯定是挡不住的。他连夜想了个办法,然后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直接交给了秦国最高层。

如果你以为,他会以楚国贵族的身份给目前秦国的当权者魏冉写信,说“你也是楚国人,楚国是你的家乡啊,请你念在家乡的分上,不要去攻打楚国”这类的话,那你是大错特错了。这些话,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是说不通的。

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是用亲情来衡量的,而是用“利益”两个字。只要有利可图,别的都免谈。所以,国家之间的谈判,都围绕“利益”两个字争吵。

黄歇这封信同样是围绕着利益来展开的。当然,他是为楚国的利益而长篇大论的,但在这个长篇大论中,他只强调秦国的利益,一点儿没有谈到楚国的利益,好像他不是楚国的人而是秦国最忠实的公民一样,摆了一大堆道理,说秦国现在只把心思放在楚那里,好像楚国不完蛋,秦国就不安宁,务必要把楚国搞定。可是秦国不要忘记了一件事,就是楚国一玩完,韩国和魏国一定会跟着强大起来。所以,秦国只能以楚国为自己的友好邻邦,当自己的外援国,而其他的国家都是秦国的敌人。现在秦国相信韩国和魏国。这两个国家跟秦国并没有世代友好的传统,而只有不断流血冲突的事件。打开秦与这两国关系的历史,哪一页不是血迹斑斑、血雨腥风的?这两个国家的公民,父子兄弟接连死在秦国刀兵之下的,已经近十代了。难道这样的国家能甘愿做秦国的友好国家吗?可以说,只要此两国不亡,就会成为秦国的死对头。秦国现在相信他们,结果就会像当年吴国相信越国一样。还有一个问题,现在秦国进兵楚国,该从哪个地方进兵呢?难道秦国会向韩魏这两个世仇借道?那样做,韩魏现在肯定会举双手赞同。可是,你能保证他们日后不抄秦军的后路?当然,如果秦国不借道韩魏,也是可以打楚国的。但也只能进攻随水之西那个地方。那是什么地方?不毛之地啊。进攻那样的地方有用吗?发动了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最后只拿到一个不毛之地,这也太不合算了吧?更要命的是,如果当秦国和楚国正打得难分难解之时,其他几个国家看到机会来了,同时出手争抢红利。齐国会抢占楚国最富裕的地方,魏国也会抢到一大片土地。这样的结果是,秦楚两国同时弱化,而齐魏两国同时强大起来。

请问,秦国现在需要这样的结果吗?

当然不需要。

秦国高层把黄歇的这封长信念了几遍,研究来研究去,觉得还真有道理。全面进攻楚国,真的不会在短期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反而会陷进一个长期战争的泥潭,对秦国对楚国都不是有利的。于是,秦国向黄歇表示,秦国不打楚国了,并跟楚国签订了一个友好条约。

黄歇的这封信,从短期效应看,是救了楚,但从长期效应看,是成就了秦国。

秦国长期以来,奉行的就是远交近攻,以占地为主,从不打无准备的仗,而且每战都是闪电结束,在国内大动员,组织力量在战场上给敌人致命一击,然后迅速撤出战斗,巩固胜利成果,属于短平快的战斗。这次,秦王在头脑发热,想跟楚国大打一场,幸亏被黄歇点破。否则,后果会有点严重。

楚国发现黄歇很有外交水平,在签完条约之后,就派太子去秦国为质,并对黄歇说,你就跟太子过去吧。

秦国这时还是讲点策略的。他们不再跟魏和楚为敌,却坚决支持魏国和楚国对燕国用兵——现在除了秦国之外,你们对谁用兵,秦国都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