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诡异的人性(第2/4页)

马士英多次参加渡钱塘江攻余杭、富阳以及会攻杭州的战斗。

在这清军席卷而南、鲁监国政权全线溃败之际,浙东已经没有了明军的立足之地,清兵围剿太湖,太湖兵败,马士英先是遁入台州四明山削发为僧,被俘后,拒不肯降,从容就义。

马士英死得极惨,被灭绝人性的清军剥皮拆骨,内脏掏空,再塞满稻草,重新用线缝合。

有人把他与周延儒并题,作联一副:“周延儒,字玉绳,先赐玉,后赐绳,绳系玉绳之颈,孰怜狐狗之躯。马士英,字瑶草,生怀瑶,死怀草,草装瑶草之皮,群笑犬羊之林石。”

张岱则在鲁监国政权的溃败难以逆转之际,为逃一死,不得不剃头入清,看看别人,想想自己,不由悻悻自嘲说:“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

曾经在弘光朝廷痛骂马士英的黄澍,不但投降了满清,而且利用自己是金声同乡的身份,欺骗了金声,攻破了徽州,此类小人,与马士英从容殉国之举相比,应该羞死、愧死。

马士英所投的太湖义士吴易同样是一名可歌可泣的大英雄。

吴易,字日生,崇祯十六年进士,复社人士,其人能诗善文,喜读兵书。

北京失陷时,他不过一名候补官员。

弘光在南京建政,吴易往扬州投靠史可法,上呈《中兴末议》,得史可法题授职方主事。

次年,吴易赴江南筹集粮草,未还而扬州已失。吴易只好率粮船开赴吴江,但吴江也很快告失。

不得已,吴易只好泊船于太湖,随后与同邑举人孙兆奎、诸生沈自駉举义,义军用白布缠头,为明朝戴孝,人称“白头军”。

“白头军”起兵之初,发展迅速,其屯兵长白荡,出没太湖、三泖间,曾三次占领吴江城,并在“分湖大战”,杀敌三千多,斩清中下级军官二十多名,获战船五百余艘,一时声势大振。隆武政权和鲁王朝廷均派人携带“诏书”而来,对吴易加官晋爵,视为中兴大将。

夏允彝的儿子夏完淳和崇祯朝名臣陈子龙也在这个时候加入“白头军”之中。

可惜的是,吴易误中清嘉善知县刘肃之的奸计,以为刘肃之有反清复明之心,孤身到县衙与刘肃之洽商举兵事宜,落入刘肃之之手,被执至草桥门,不屈而死。

就义前,吴易留下《绝命辞》一首:

落魄少年场,说霸论王,金鞭玉辔拂垂杨。剑客屠沽连骑去,唤取红妆。

歌笑酒炉旁,筑击高阳,弯弓醉里射天狼。瞥眼神州何处在?半枕黄粱。

成败论英雄,史笔朦胧,与吴霸越事匆匆。尽墨凌烟能几个,人虎人龙。

双弓酒杯中,身世萍逢,半窗斜月透西风。梦里邯郸还说梦,蓦地晨钟。

夏完淳惊闻吴易死讯,白服以往,在吴江为吴易起衣冠冢,赋《吴江野哭》祭奠英雄,诗云:

江南三月莺花娇,东风系缆垂虹桥。美人意气埋尘雾,门前枯柳风萧萧。

有客扁舟泪成血,三千珠履音尘绝。晓气平连震泽云,春风吹落吴江月。

平陵一曲声杳然,灵旗惨淡归荒烟。茫茫沧海填精卫,寂寂空山哭杜鹃。

梦中细语曾闻得,苍黄不辨公颜色。江上非无吊屈人,座中犹是悲田客。

感激当年授命时,哭公清夜畏人知。空闻蔡琰犹堪赎,便作侯芭不敢辞。

相将洒泪衔黄土,筑公虚冢青松路。年年同祭伍胥祠,人人不上要离墓。

夏完淳幼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九岁时写作了《代乳集》,年十六拟庾信作《大哀赋》,文采宏逸,辞情感人。

明末陈继儒曾写有《夏童子赞》,称誉其:“包身胆,过眼眉,谈精义,五岁儿。”又说他:“矢口发,下笔灵,小叩应,大叩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