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诡异的人性(第3/4页)

钱谦益则赞他:“若令酬圣主,便可压群公。”

父亲夏允彝殉国之时,夏完淳静立池边,亲历了父子生离死别的全过程,发誓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抗清到底,为民族雪耻,为父亲报仇。他与老师陈子龙、岳父钱栴一起加入吴易“白头军”中,得鲁监国遥授为中书舍人,父亲夏允彝得谥号文忠。

吴易遇害后不久,夏完淳与岳父钱栴也在华亭家中被捕。

清招抚江南大学士洪承畴看见夏完淳不过一稚气未脱的小小少年,不以为意,慢声道:“小孩子无知无识,识得什么称兵犯逆!想来必是被人诱骗,误入军中。如归顺大清,当不失美官。”

夏完淳知道说话的便是大汉奸洪承畴,故意语带讽刺地说:“本朝有一个大英雄大豪杰,名叫洪亨九(洪承畴字亨九),在松山、杏山与北虏交战,洒血战场,为国捐躯,先皇帝(崇祯帝)闻之震悼,亲自作诗褒念,感动海内。我仰慕洪亨九先生的忠烈,虽然年少,杀身殉国之心却不肯少于洪先生半分!”

夏完淳这番话一出口,弄得洪承畴好不狼狈,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站立旁边的卫兵赶紧提醒夏完淳,说:“上座者,即洪经略也!”

夏完淳故作糊涂,斥骂那人说:“洪亨九先生死于大明国事已久,天下谁人不知?天子曾临祠亲祭,泪洒龙颜,群臣呜咽。你等逆贼丑类,也配托忠烈先生大名,污损忠魄!”

夏完淳越骂越带劲,洪承畴无言以应,神色沮丧,如失考妣。

夏完淳的岳父钱栴受刑太重,意志沮丧,夏完淳觉察其神色有异,一旁激励他道:“女婿与大人一同慷慨请死,正可以和陈子龙先生相见于地下,乃是奇伟大丈夫平生之快事,大人不必如此气沮!”

钱栴听了,精神不由为之一振。

洪承畴无奈,只得令士卒把二人押回牢狱。

在狱中,夏完淳谈笑自若,与难友义士吟诗唱和,并写下了《土室余论》、《寄内》、《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等视死如归、慷慨激昂的悲壮文字,展示自己“含笑入地”之志。

顺治四年九月十九日,夏完淳被清军杀害于南京,临刑神色不变,威武不屈,死时年仅十七岁。

在弘光朝,马士英和阮大铖好得如同一对连体婴儿,可是,诚如芜湖抗清志士沈士柱在《祭阮大司马文》中所说,阮大铖“生与马同丑行,死并不得与马共荣名”。

阮大铖早在年轻未举功名时,就曾自题一联于其室,云:“有官万事足,无子一身轻。”被时人称为“小人中之小人”。

北京失陷,众人在南都议立新君,阮大铖极力为马士英出谋划策,说:“国难当头,谁先策立君主谁的功劳就高,现在人望比较高的人是史可法,你手握重兵于外,如果不抓紧机会,就只能成为位居史可法之后,不如密约黄得功、刘良佐,再招揽上高杰、刘泽清等人,这样,有了军队的支持,史可法就无能为力了。日后,我与你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则可以挟天子以令东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能不能抓紧,就看你现在的表现了。”

得到马士英援引,阮大铖位居兵部,却对战防之事置之不理,唯以镇压异己为快,以索贿敛财为乐。时人因此于演武场作西江月一首云:“有福自然轮着,无钱不用安排。满街都督没人抬,偏地职方多无赖。本事何如世事,多才不若多财!门前悬挂虎头牌,大小官儿出卖!”

清军攻陷绍兴,阮大铖率先剃发投降,得授其内院职衔。感激之下,其丑态毕现,大张告示,内言“本内院忠义赤诚、敢作敢为,从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又是非分明,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虽然考中明朝科考,却做了三十多年默默无闻的芝麻小官,又受人陷害,诬蔑为魏忠贤阉党中人,惨遭禁锢,抱恨终身。今受大清特别恩赐,超擢为内院职衔”,“我必将抒诚竭忠,肝脑涂地,报答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