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大风歌(五)在劫可逃(第2/5页)

项羽的战略是什么呢?司马迁没写,这就是我们读历史最大的困惑,就是我们最想知道的,史学家不写,他写的未必是我们想知道的,这就是读史的时候非常麻烦的一点。但是我们可以从蛛丝马迹中间看出来,因为在巨鹿之战之后,项羽封了投降的秦国的主帅章邯做雍王,雍王管辖什么地方呢?管辖关中咸阳以西的土地,全部归章邯所管。大家不要小看这句话,这句话透露出来了许多信息,第一关,中的分封原来是归怀王的,项羽自从封了雍王章邯以后,说明项羽已经不把楚怀王放在眼里,他要把分封天下的权力夺到自己的手里,这叫藐视怀王,他要来分封这是第一点。第二个信息透露什么呢?他封章邯做雍王,雍只是关中之地的三分之一,它有咸阳以西封给了章邯,那还有咸阳以东,还有咸阳以北呢。咸阳的南边就不用说了,那是秦岭山脉,秦岭山脉的南边,那还有汉中之地。所以可见,第一项羽要主持分封第二项羽不打算封关中王。因为他封章邯章邯只是个雍王,他没有封章邯做关中王,这说明什么?说明项羽不打算封关中王,因为关中王的权力太大,如果封给章邯那章邯将来是尾大不掉可能成为项羽的威胁,所以他不再封关中王。

既然章邯不能封关中王引来的第三个信息,刘邦也不可能做关中王。这就是项羽的未来的战略,这才是项羽决心用军事手段解决,刘邦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他内心确实有这些火在里面,当然项羽这个决定,消灭刘邦这个决定是非常对的,对于项羽集团来说是非常对的,因为这里边有一个转变,刘、项两家它有一个历史性的转变,在秦帝国灭亡之前刘、项两家有共同的敌人是秦,有共同的目标是灭秦,所以这两个集团有共同敌人,有共同的目标,他们是盟友、是战友,一旦秦朝灭亡这两个集团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敌人,他们两家变成两个对立的集团两个集团,要争夺的是天下。这个变化项羽意识不到,项羽要意识到了不用大怒,项羽要头脑非常清醒的话两个大怒都不会有,如果他要是很清醒的话他就知道巨鹿之战打完,刘邦也进了函谷关,秦王朝也灭了,下面就是怎么收拾刘邦来独霸天下的问题。所以你把着关不让我进刚好给了我一个灭你的理由,我大笑还来不及呢,我何必大怒呢,大怒恰恰说明他没有意识到两家关系的历史性的转变,但不管怎么说武力解决刘邦,确实是项羽集团的一个正确选择。但是这个选择的基础很不牢固,这个选择不是建立在我刚才那套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在什么呢?建立在怒气之下做的决定。这个决定一做出来本来,第二天一旦付诸实施,刘邦就玩儿完了,项羽是四十万,刘邦是十万,四十万打十万而且是突然袭击刘邦必完。

画外音:

王立群先生认为项羽对于关中之地是有自己想法的,刘邦做关中王不符合项羽的战略设想。事实上巨鹿之战后项羽的自信心大增,他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所以大怒之下决定武力解决刘邦,四十万对十万这是一个任何人都能看出胜负的对决,但问题是项羽的这个决定能顺利进行吗?

王立群:

这一夜之间发生了变化,而这个变化源于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项羽的季父,也就是他的堂叔,叫项伯,官职是左尹,按照楚国的这个官职,就是左丞相。这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刘、项两家的命运,那么这个人做了什么改变的两家的命运呢?这个人要夜见张良,大战前夜夜见张良,为什么夜见张良呢?他倒不是有意泄密,他想把张良从死人堆里捞出来,因为第二天一打刘邦和张良玉石俱焚,张良这时候跟着刘邦呢,所以他要见张良,他跟张良两个人生死之交,他要救张良,结果他跑到张良那儿把情况给张良一说,想叫张良跟自己走其实项伯太简单了。项伯很简单,张良可是极其复杂,张良第一得到了绝密军情,第二他知道项伯来救他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一个义气,为了义来救他来了,所以张良非常委婉地说了番话,说,你救我是为了义啊,我是替我的主公韩王成来送刘邦的,我要是开溜了那对汉王不义,你救我是义,我要不告诉刘邦的话我就不义了,拿这个义做文章项伯无话可说了。所以只能同意张良把这个绝密消息告诉刘邦,这一告诉刘邦这事儿就大了,刘邦一听当然是大惊失色,因为刘邦没想到,刘邦一心想做关中王的梦,没有想到第二天早上会来了一个灭顶之灾,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