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大风歌(二十五)吕氏英杰(第2/5页)

第一件事叫谏留秦宫,这指什么事情呢?就是刘邦打到咸阳,进到秦始皇的宫殿,一看见秦始皇的宫殿,房子特漂亮,而且里边的财宝特别多,还有那么多美女,所以刘邦当时就想在秦始皇的那个床上睡一觉,不想出来了,第一个劝他出来,不能住,谁劝他呢?就是这个“狗屠”樊哙,樊哙按说是个卖狗肉的,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准,但是当刘邦想住在秦始皇的床上睡觉的时候,第一个阻止他的就是这个卖狗肉的,而且樊哙还说了两句话,这两句话《史记》没有,《汉书》没有,《资治通鉴》有,《资治通鉴》写了这么两句话,“沛公欲有天下邪,将为富家翁邪”?意思很简单,说你刘邦,沛公,你想要整个天下呢,你还只想做一个富人呢,你要想要整个天下,你从秦始皇的“席梦思”床上撤下来,你不能住,你要想做个富人,那你就睡吧,你得不了天下,这话很简单。这是宋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写的,我们说明一点,为什么《史记》没有?《汉书》没有,《资治通鉴》有呢。因为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主要参考的当然是《史记》、《汉书》了,但是司马光在北宋初年,他看到的资料比我们今天的文献多得多,所以《资治通鉴》有些资料《史记》、《汉书》没有,但是我们看《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有记载,元代有一个大学问家叫胡三省,这个人很有名,他的名字就是根据《论语》的“吾日三省吾身”取的名字,叫胡三省,胡三省是个大学问家,他的有名是因为他给《资治通鉴》做了个注,我们今天看《资治通鉴》注释就是元人胡三省的注,胡三省在做注的时候,就评价樊哙阻止刘邦住秦宫这件事,这胡三省很有眼光,他说樊哙只是个卖狗肉的,他能够有这样的见解,那应当是樊哙一生中间最大的一个功劳。

画外音:

樊哙是刘邦集团的功臣之一,在西汉开国的过程中他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元代的大学问家胡三省,却认为樊哙一生立了那么多功劳都不值一提,只有阻止刘邦住进秦始皇宫殿是他的首功一件,那么,胡三省为什么把樊哙阻止刘邦住进秦始皇宫殿这件事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呢?

王立群:

我觉得有三条,第一阻止腐败,刘邦要是当天晚上住在秦始皇的宫殿里开始,那他走的就是谁的路呢?就是明代的李自成,就走那条路了,他就会迅速地腐败,樊哙阻止刘邦这样做让他退出来,驻军霸上,这一点我觉得很了不起,我觉得这是胡三省高度评价樊哙的第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呢?叫留足后路,我们平时老百姓说话有两个话,大家可以放到一块儿想一想,一句话叫世事难测,社会上的事,人生的事,你很难预料会发生什么,这叫世事难测。还有一句话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你谋事了,你为什么不能够决定一定能成呢?意料不到的因素太多了,所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跟成事的区别就在于谋事是你的主观努力,成事还要受很多意想不到的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你想不到,刘邦当天晚上光看见(享受),你想刘邦作为一个小亭长,他哪见过秦始皇的床,谁能比过秦始皇的寝宫那么漂亮,不想走,但是他没有想到后果严重,刘邦这是听了劝谏,退出来了,当然樊哙的劝谏,没有起大作用,刘邦不听,后来是张良又烧了把火,这刘邦才出来了,这出来帮了他一个大忙,两个月以后项羽一进来要杀刘邦,这鸿门宴时候我们讲过,刘邦怎么说呢?刘邦就说我来到秦宫我不敢住,我还军霸上以待大王,你看如果你住到宫殿里,你将来还有退路吗?你跟项羽说话的时候,你还能说我退出来就是等您来吗?连谎话你都说不成了,你说谎话得有个根据吧,根据就是我进去了,我没住我搬出来了,我等着你去住了,你要是住进去了你再骗项羽,那项羽还能听你的忽悠吗?忽悠不住了,这叫留足后路,樊哙其实帮了他这个大忙,这都是想不到的事情。第三争取民心,刘邦要是一进来就住在秦宫里边,躺到秦始皇的床上去了,那老百姓会怎么想,你看看这个人跟那个被灭掉的那个秦国的国君一个样,这叫天下乌鸦(一般黑),你一退出来,好了,人家觉得这个人和住在那个屋里那个人已经划开界限了,他是两拨人不一样,把民心争取到了,这都是了不得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