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大风歌(二十五)吕氏英杰(第3/5页)

这刘邦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而樊哙这么劝他确实起到这个作用了,这个民心的问题平时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民心的问题是个不得了的问题,你看秦灭六国,六国抵抗了多少年,六国抵抗秦的兼并抵抗了100多年,最后一个一个被秦灭掉了,你可以知道秦多强大,可是当陈胜、吴广振臂一呼起来的时候,天下群起响应,我们以后会讲到一个记载,《史记·陈涉世家》中间有一个记载,这个记载不得了,这个记载说什么呢?这个记载说,当时楚国就是几千人一伙儿的反秦武装,不可胜数,就是你查都查不过来,那可见那不是三股两股,百八十股,那可以说是叫星火燎原,到处都是反秦武装,所以秦那么强大,秦二世也不是吃素的,他调章邯去镇压,秦王子婴即位以后又调兵镇压,秦帝国把那六国一百多年的抵抗都给打下去了,但是全国老百姓一起来,他再也抵抗不住了,三年灭了,而这个民心的获得,实际上是从刘邦住不住秦宫开始的,就已经得到民心了。

画外音:

刘邦得了民心,最终得了天下,从这个意义上说,元代的大学问家胡三省认为樊哙一生中,最大的功劳就是阻止刘邦住进秦始皇宫殿,这可以说是很有眼光,那么樊哙一生中除了立下这一件首功,他还立了哪些功劳呢?

王立群:

那么樊哙的第二件功是什么呢?勇闯鸿门宴,项庄舞剑最危急的时候,樊哙闯进来了,樊哙一闯进来起到三个作用,第一,终止舞剑,“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就要杀刘邦的这个刺杀终止了。第二件事,樊哙的一番话配合刘邦,樊哙那番话跟刘邦的鸿门说辞前后呼应。第三当刘邦退出来召樊哙想逃的时候,刘邦最担心的我没有来得及跟项羽告别,没有告别你走,叫不辞而别,樊哙说了两句很有名的话叫:“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就是做大事不要考虑细节,行大礼不要拘泥小的礼节,这刘邦才决定一咬牙不辞而别,走了,这个勇闯鸿门宴是樊哙一生中间第二件大功。第三件大功叫擅闯汉宫,擅自闯入刘邦的寝宫,这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我们要讲一下,时间是高帝十一年,汉高祖刘邦的十一年,第二年刘邦就死了,这个时候刘邦怎么样呢?刘邦病重,病重的时候出来了一件大事,黥布叛乱,黥布是项羽手下的第一勇将,后来被策反投靠刘邦,传出来一个消息黥布叛乱了,刘邦怎么样呢,刘邦这时候病了,病到什么程度呢?病到不想见人,不想听见人的声音,大家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没有,说明你们身体很好,刘邦是在临死前一年得了重病,在重病之中病的不想见人,不想听见人的声音,专门下了一道诏书,大臣们一律不得入宫,不让任何人进去,这个时候情况非常紧急,一方面是黥布叛乱,另一方面是高祖病重,而且汉高祖刘邦不见群臣,史书的记载是:“群臣绛灌等莫敢入”,特意提到“绛灌”,我们前面讲过,绛侯周勃加上灌婴,这是刘邦手下最信任的功臣,十几天不敢进,想见刘邦,刘邦不见,刘邦下诏不见,这些人不敢进,刘邦专门有诏令不见,就在这个时候樊哙来了,《史记》的记载四个字:“排闼直入”,“闼”这个字我们今天很少见,是个“门”,里面是个到达的“达”,这个字读“闼”,“排闼直入”,“闼”是什么,“闼”就是门,什么叫“排闼直入”呢?门一推就进去了,这就叫“排闼直入”,当然我们现代汉语口语就是一推门进去了,用文言文来讲叫“排闼直入”,樊哙一推门进了,皇帝的诏书是不让进,他敢闯,为什么?第一,亲故,他跟刘邦是亲戚、连襟,所以他敢。第二,他是个武夫,不考虑那么多,闯进去了。他一进,大臣们蜂拥而入进去了,到那儿一看,刘邦确实有病,躺到那儿了,躺到哪儿了,刘邦的头枕着一个宦官在睡觉,当然这个宦官,有些人说就是刘邦的男宠,我们不好推测,因为史书记载就这么简单,我们讲其他的,是不是刘邦的男宠,我们姑且不论,这个樊哙当时就给刘邦说了一番话,樊哙流着眼泪说,他说当年你在沛县起兵,领着我们打天下的时候多么威武雄壮,现在你竟然躺在一个宦官的身上睡觉,不见我们,而且是外面发生了叛乱,你显得多么软弱,我们这些人和你一块儿打天下,你不和我们在一起却和一个宦官在一起,你都忘了秦始皇那个朝代出了一个赵高了吗?你看看樊哙,“狗屠”能说这个话,还是挺有水平的,照樊哙的原话是:“独不见赵高之事乎”,这番话说完,我们看刘邦,《史记》记载五个字:“高帝笑而起”,刘邦大笑一阵起来了,开始阻止平叛了,最后刘邦是亲征,亲自出征,带病出征,当然这次出征他又挨了致命的一箭,本来是重病之中出征,又受了致命的一箭,回来之后不久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