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风歌(二十八)军功封侯(第4/5页)

画外音:

人们一般认为入汉以后总结秦朝灭亡原因,最有名的是汉文帝时期的贾谊贾谊的一篇《过秦论》,不但使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而且还给人造成这样的误解,似乎只有贾谊认真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其实远在贾谊之前陆贾早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为汉朝的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那么陆贾这位立有如此功勋的重量级人物,为什么没有被刘邦封侯呢?

王立群:

可以说陆贾对西汉政府是立有大功的,但这个人没有封侯,为什么没有封侯?封侯的人都有功,大家看这个,这是《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的曹参的功劳,灭了两个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虏了两个王、三个相、六个将军,还有多少多少人,军功啊,这是灌婴的军功,记载得非常详细,灭了几个国,抓了几个人,俘虏了几个人,清清楚楚,樊哙的军功,每个人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我拿这三条想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汉代封侯是以军功为功,没有军功的像陆贾那样的再有功,没有抓多少人,没有灭多少国,不算功,说明这一点。第二点司马迁的《史记》是根据军功档案写的,司马迁的《史记》是有根有据的,那么这种以军功封侯的制度是惯例呢?还是特例呢?是对陆贾一个人还是对所有人都是如此呢?

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举萧何吧,张良封侯我们讲过了,萧何封侯也有麻烦,因为萧何没有到前方去,萧何一直在大后方做后勤部长,保障刘邦在前线的作战,等到萧何封侯的时候,刘邦说萧何是首功,结果大臣们集体抗议,大臣们说了一番很有名的话:“臣等身被坚执鋭,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就是我们这些人攻城略地,打的这个仗太多了,大的打了上百仗,少的打了几十仗,萧何有什么功?凭什么萧何是首功、第一啊?所有的功臣跟刘邦对抗,这是刘邦第一次遇到大臣的集体对抗,最后刘邦急了,讲了一番话,刘邦这番话讲得很有名,而且这番话,刘邦在中国词汇史上发明了两个词,这两个词只用了一次再也没有用过,一个词叫功狗,一个词叫功人,功狗就是有功之狗,功人就是有功之人,萧何封功劳第一,大臣们不服气啊所以刘邦就讲了一句话,刘邦这样说的,你们看见过打猎吗?大臣们说看见过,他说你们看见过打猎时候的猎人和猎狗吗?他们说看见过,你们知道捕获猎物的是什么呢?大臣们说那是猎狗,指挥猎狗去抓捕猎物的是谁啊?那是猎人,刘邦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你们都是什么呢?你们都是抓猎物的功狗,只有萧何是功人,刘邦这话很粗,你哪能说一个功臣是功狗啊?刘邦就这样说,你们所有的功臣攻的这个城,抓了多少人,那都是像猎狗一样在前面抓,你们都是功狗,指挥你们在前面抓的就是萧何,他是功人,当然我们现在表彰任何一个功臣,说您是功狗,一定不会同意,但是当时这就是一个刘邦发明的褒义词,他这一说大臣们全傻了,你说跟皇帝还去讨论什么,弄了半天,打了几年仗,最后落了个功狗,他在那儿啥也不干,最后他是功人,所以萧何被封为鄼侯,我们举这个例子只在说明一点,西汉初年的,我们讲了这么多集封功臣,其实就是按军功在封,这不是刘邦一个人定的,是所有大臣共同的认识,这叫共识,为什么大臣们集体反对刘邦啊?因为大家达成共识了,为什么随何、陆贾两个人不去要求,那得给我个侯,为什么不去要求呢?他也默认了。

国内学者提出来,西汉初年有一个军功受益阶层,因为立了军功而受益,不光这一批人中间的上层都封了列候了,下层呢?普通士兵呢?普通士兵因为有军功,也得到了爵位,得到了很多特权,从上至下有一个军功受益阶层,这就是刘邦西汉政权的统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