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风歌(三十五)封王之路(第3/5页)

然后呢,他又给武臣讲了一番话,他给武臣的话讲的就是讲厉害,他说你现在来到赵地以后,你是打一仗拿一个城,再打一仗再拿个城,这个办法太笨了,我告诉你一个好方法,这个方法叫什么呢?“不攻而降城,不战而掠地,传檄而千里定”,你不用攻这个城就可以拿过来,不用战你就可以把这个地平定了,发一篇文书就可以让千里之地都归顺你。当然武臣听了这个话听不懂,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蒯通说的这个灵丹妙方是什么方法。蒯通给他做了个解释,他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他现在还有三十多个城不投降,在那儿坚持抵抗,你知道为什么?原因就是你攻下来了十几座城,每攻下一个城你逮住秦国的县令都杀了,你攻一个城杀一个县令,攻十几个城杀十几个县令,剩下那三十多个害怕了,你肯定逮着他们一律都是杀。他们明着是抵抗你,实际上本心是自救,明知道抵抗也是死,被你抓住还是死,所以他拼死抵抗。所以现在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给他们个活路,比如说范县县令,你先把范县的县令封个侯,保他的命,然后让他带着全城投降你,等他投降了以后,你让范县的县令坐着一个豪华车跑到燕赵之地去兜兜风,兜一圈转一下,让其他的县令一看这就是那个投降的范县县令啊,他不但没死还坐着车来兜风,被你封了侯。如果是这样的话,其他的县令看到活路了都会仿效,这叫不战而降,不攻而掠地,传檄而千里定。这武臣一听很高兴,觉得这个办法好。所以张耳的人生的第三个幸运就是他遇到了蒯通,蒯通给他讲了这个办法,就是一种什么办法呢?用和平解决,用起义的办法,你起义了我不杀你了,然后你就归顺我,这个地方我就占了。

所以武臣就采纳了蒯通的建议,果然范县的县令投降以后封了侯,其他的三十多个城望风而降,这样一来张耳、陈馀就跟着武臣在赵地,没有多长时间就把赵地的五十多个城全部拿下来了,所以实际上赵地整个成为当时反秦的三大基地之一。这是张耳人生的一个很大的幸运,当然人生光靠幸运不行,还得有本事。当把赵地拿下来以后,张耳、陈馀两个人一商量,就向陈涉派的将军武臣提了个建议,说你把赵地五十多个城全拿下来了,现在你该怎么办呢?你应该自立为王,你现在不要再听陈涉的了,你自己就自称赵王,你要做了赵王这事就好办多了。当然,这个建议可以说是对陈涉的一个背叛,但对当时整个反秦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是秦帝国又多了一个敌人,除了陈涉的陈王以外,这又多了个武臣的赵王,也是秦的对立面了。但对张耳来说,张耳之所以这样做,两点,第一,他对陈涉不满,他提出来要攻打河北之地,陈涉采纳了,但陈涉派的是他的亲信武臣做将军,张耳跟陈馀只是做了个校尉,所以他俩不满意,所以建议武臣自立为王。第二是担心被杀,因为陈涉派了很多人去攻地,这些人后来回来交命的时候,好多人被陈涉杀了,所以张耳基于这一个目的建议武臣自称为王。当然武臣有顾虑,张耳就化解他的顾虑,武臣的顾虑在什么地方呢?在于当时称王的都是六国诸侯王的后代,武臣的先辈并不是六国的王室,他是一个普通人能不能称王?这个张耳就告诉他,你看陈涉,陈涉不是自称陈王了吗?陈涉是怎么称王的?他就是一个普通的戍卒,他起来一造反他成气候了,他就称王了,所以你现在成了气候你也可以称王。再加上你回报陈王未必会有好的一个结果,而且机不可失。所以武臣听了游说以后武臣就称王了,武臣自称赵王。

画外音:

武臣本是陈涉手下的一名将军,在没有征求陈涉的意见的情况下他就自称赵王,那么陈涉会怎么想?武臣称王对张耳来说会给他带来什么呢?在武臣的手下张耳的命运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