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基督教发展的主要条件(第2/6页)

前面已经明确提过,罗马对外的征战为基督教的传播做好了准备,加速基督教征服世界的行动。在本书第二章,我们曾试图说明,欧洲、亚洲和非洲最文明的行省,在何种情况下被罗马君王统一起来,后来又如何通过法律、习俗、语言等的密切联系,能够团结在一起。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热切期盼救世主,但是对神派来的先知所施展的神迹,表现非常冷漠。人们认为出版和保存《希伯来文福音书》完全没有必要,[353]有关基督言行的真实史事,要等到非犹太人信徒大增以后,才在距离耶路撒冷相当远的地方,用希腊文编写而成。[354]这些历史一经译成拉丁文,除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农民之外,罗马臣民全都可以领悟。后来为使那些农民皈依,传来特别的译本。原来供罗马军团使用的公路,可以从大马士革到科林斯,从意大利到西班牙极边远地区和不列颠,为基督教传教士开辟便利的通道。那种把外国宗教传入遥远地区时,通常要面对的障碍和阻挠,这些宗教征服者从未遭遇。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在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统治时期之前,基督的信仰已经在帝国各行省和大城市中传播。不过有关教会奠基的情况,组成教会的信徒人数以及在不信教的群众中所占比例等,现在不是无从查考,就是被虚幻和浮夸的言辞所掩饰。基督教在亚细亚、希腊、埃及、意大利以及帝国西部,声望日渐增高,尽管我们获得的资料并不完整,下面仍将尽力加以叙述,同时对于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疆界以外获得的成就,也不会忽略。

(二)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发展的地理条件

从幼发拉底河延伸到爱奥尼亚海的富裕行省,是那位非犹太族的使徒显示传教热情和信仰虔诚的主要场所。他播种在肥沃土壤上的福音种子,得到了他的门徒的辛勤培植,在最初两个世纪里,这个区域建立起最大的基督教社团。就叙利亚行省而言,大马士革、贝罗依、阿勒颇和安条克所属教会,不仅最古老而且最有名望。先知在《启示录》中描述亚细亚的以弗所、士麦拿、帕加马、提阿提拉[355]、萨尔代斯、拉奥狄凯亚和菲拉德尔菲亚等7个教会,它们因此得以扬名后世,衍生的下属单位遍布人口众多的地区。在很早一段时期,塞浦路斯和克里特这两个岛屿,还有色雷斯和马其顿这两个行省,热情接受新来的宗教。基督徒共和国很快在科林斯、斯巴达和雅典等城市建立起来。[356]希腊和亚细亚古老的教会,有充分时间来发展和扩大组织,使得诺斯替派和其他异端教派都能蜂拥而起,足以说明正统基督教会的兴旺状况,因为所谓“异端”这个名称,不外乎用来指那些人数较少的派别而已。

除了这些内部的证据之外,还可以加上非犹太人的供状、怨言和表现出来的恐惧。琉善是一位研究人类的哲学家,他的作品用极生动的词句描绘当代的各种情况,可以知道在康茂德统治时期,他的故乡本都充满伊壁鸠鲁派教徒和基督徒。[357]基督死后不到80年[358],仁慈的普林尼不禁发出感叹,试图消灭的罪恶依然无比猖獗。在他写给图拉真皇帝极为详尽的信函中,提到罗马神庙几乎全部荒废,用作祭品的牲口无人购买,而从异地传入的宗教信仰,不仅充斥各个城市,甚至已经遍布本都和比提尼亚的乡村和原野。

有些作家颂扬和叹惜基督教在东方的发展,无须对他们的说法和动机进行深入研究。因为谁也没有留下足够的证据,可正确判断那些行省的信徒人数。无论如何,有一种事实总算保存下来,让我们对这个不为人知的有趣问题多少可以略见端倪。那就是狄奥多西当政时期,基督教沐浴在皇恩之中长达60余年,古老而远近闻名的安条克教会有10余万会众,其中竟有3000余人依靠公众的捐献为生。此后,东方最繁华荣耀之地,在于人口密集的恺撒里亚、塞琉西亚、亚历山大里亚和安条克诸城。就在查士丁老皇在位时,发生了一次地震,使安条克居民死去25万人,[359]这证明居民总人数恐怕不下于50万人。不论基督徒数量由于宗教狂热或教会势力如何大大增加,都不可能超过这个大城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