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阿姆鲁对埃及的征服及其施政作为(638—641 A.D.)(第2/6页)

(二)孟斐斯和开罗的攻取及科普特人的归顺(638 A.D.)

孟斐斯位于尼罗河的西岸,离西边的金字塔和北边的三角洲只有很近一段路程。这个城市的周长有150个弗隆,[327]展现古代国王的雄伟气势。在托勒密王朝和恺撒的统治下,政府的中枢移到海岸地区之后,亚历山大里亚的工艺和富裕使这个古代的都城尽失光彩,宫殿或至少是庙宇已沦落到荒凉和颓败的状态。然而,奥古斯都时代甚或是君士坦丁在位时,孟斐斯在行省的城市中,仍旧算得上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328]尼罗河的两岸在这个位置的宽度是3000英尺,有两座桥各由60艘船和30艘船组成,连接在河中央一个名叫罗达的小岛,这个小岛遍布花园和房屋。[329]桥梁东端的尽头就是巴比伦镇和一个罗马军团的营地,用来保卫河流的通道和埃及的第二座府城。这个居于关键位置的要塞,可以将之描述为孟斐斯或密斯拉的一部分,被欧麦尔部将所率领的军队围得水泄不通。有一支4000名萨拉森人的增援部队很快到达他的营地,还有攻城的器具可以用来撞倒城墙,这些要依靠叙利亚盟军的技术和劳力。

然而围攻作战还是延续达7个月之久,轻率的入侵者受到尼罗河泛滥的围困和威胁。[330]最后的攻击非常勇敢,终于获得成功。他们越过用铁钉加强的壕沟,架起云梯爬进要塞,嘴里喊着:“真主必定得胜。”把残余的希腊人赶到他们的船上或是罗得岛。后来征服者接受建议,把此地作为阿拉伯的海湾和半岛最方便的交通线,孟斐斯的剩余部分任其荒废。阿拉伯人架设帐幕的地方变成永久的居住区,第一座清真寺受到80位穆罕默德的友伴[331]亲自前来祝福。一个新的城市在尼罗河东岸的营地上兴起,巴比伦和弗斯塔特相邻接的区域,在目前没落的状况下完全混淆在一起,通称为老密斯拉或开罗,事实上巴比伦和弗斯塔特成为开罗向外延伸的郊区。但开罗这个名字意为“胜利的市镇”,严格说来应该是指现代的首都,是由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在第10世纪建立的。这个城市逐渐离开河流,不过稍为留心就可以看出,连绵不绝的建筑物是从赛索斯特里斯的纪念碑朝萨拉丁的清真寺方向发展。[332]

阿拉伯人在获得光荣和利益的冒险行动以后,在这个国家的内部找到了极有势力的盟友,不然就只能班师退回沙漠。当地土著的迷信和叛乱曾帮助亚历山大完成迅速的征服,他们憎恨那些波斯的压迫者,祆教的信徒焚毁埃及的庙宇,对阿匹斯神[333]的肉身用亵渎的食物来举行盛宴。过了10个世纪以后,类似的原因再度产生同样的变革,为了支持一个不可思议的信念,虔诚的科普特派基督徒激发高涨的热情。我在前面已经说明基督一性论者争论的源起和过程,东罗马帝国皇帝的迫害行动不仅将一个教派转变为一个民族,而且使得埃及与皇帝的宗教和政府划清界限。雅各比派的教会将萨拉森人视为救星,在围攻孟斐斯期间,胜利的军队和奴役的人民公开他们之间秘密而有效的条约。

一位家世富有和出身高贵的埃及人名叫莫考卡斯,隐瞒了他的宗教信仰,获得管理行省的职位,趁着波斯战争的混乱局势渴望创造独立的机会。穆罕默德派遣的使节将他视为君王,但是他用贵重的礼物和含糊的恭维婉拒新宗教的建议。[334]他的骑墙行为招致赫拉克利乌斯的痛恨,他之所以拖延降服的时间,完全是出于傲慢和畏惧。他的良知为利害关系所左右,要尽力讨好以获得全民的拥护和萨拉森人的支持。他与阿姆鲁第一次的会谈中,对于伊斯兰依照惯例提出选择——《古兰经》、贡金还是刀剑——莫考卡斯用神色不变的面容很平静地答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