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百乘金玉悖辙还(十八)(第3/3页)

既然明面上说已经决定,只收一些学术不学义的弟子,那就是在警告任克,不要太明目张胆地拉走墨者。

而如果只是之前那样的以金玉游走一圈就主动离开的墨者,墨子觉得也没有挽留的必要。如果是那种半犹豫半拒绝之间的,还是要想办法不要让任克用些手段拉拢。

墨者现在也没时间去应对这些事,马上就要趁着楚人北上维持霸权的机会做很多事,墨者内部的心思也不可能把重心放到保持墨者的坚定性上。

两国的使者也都听懂了墨子的意思,可以算作这就是墨者最后的答复。

只要他们回去说清楚,那么他们想要的东西,墨者自然会主动送过去,甚至主动帮助传播良种和播种技术,至于怎么传播、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那是墨者的事。

但墨者守信,只要答应,定会去做,况且墨者也已经承认传播技术确实可以利天下,那么就一定会做。

而如果想要一些低级官吏人才,也可以选择送到墨者这里学习,无非就是由各国公室出一部分钱。

想给你的,只要利天下,墨者会免费给你;不想给你,你们想抢也抢不走。

至于那些想要说动墨者集体出仕的想法,这一次也算是借魏、楚二使的口高遍天下:不用墨者的义,一切免谈。

楚、魏,当然不可能用,单单是一句非攻,就拒绝了用的可能性。

哪怕再讲清楚财富增加未必需要战争的道理,两国也不可能听,因为此时天下还未出现过生产力爆发增加导致国力剧增的情况。

这是眼界决定的,也是以史为鉴决定的:前无古人,故而无人相信墨者的推论。

除了墨者,此时天下还不是一个讲推论说知为主流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