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削藩(第3/5页)

这一次变故掀起太快、又结束太早,一切都主要发生在皇城之内,甚至皇城之内也只是烧毁几座宫殿、几处衙司。

虽说这场混乱中还有上千名将卒、宫侍死于非命中,但跟八九年前持续一年有余、数十万军民死于非命的金陵逆乱相比起来,这场风波又真是小得就跟江面上不起眼的浪花一般,甚至都没有掀起什么波澜就破碎掉了。

这时候派往楚州报丧传旨的钦差信使,也才正式登上官船沿江而下……

……

……

当然,在钦差御使携旨出发赶往楚州之前,寿王杨致堂的私人信使张宪赶在入夜之前抵到楚州,详细跟信王杨元演禀报喋血宫变的详细过程。

之所以这么做,并非杨致堂跟信王杨元演有过命的交情,也不是说杨致堂要在这时候跟信王杨元演搞什么勾结。

这还是政事堂诸公协商过的一致决定。

说到底就是叫信王杨元演提前有个心理准备,不至于等朝廷宣旨御使正式到楚州后,闹出一场信王暴躁如雷、擅杀朝廷御使、撕毁圣旨的闹剧来,叫大家脸面都不好看。

真要是那样,朝廷到底是要追究淮东抗旨不遵、擅杀钦差的大罪呢,还是忍下这口气,派人再去劝淮东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滋生是非?

有时候提前与通声气,对双方的面子还是极有必要的。

“你们一个个狗眼都瞎了吗,养着你们这些没用的家伙都是吃屎的吗?”

待将寿王杨致堂的信使张宪送出大殿,杨元演便怒不可遏的抓起檀案上的茶盅,便朝站在大殿之上陪同张宪一起紧急赶到楚州的扬州刺史赵臻身上砸过去,大声咆哮着,虎目怒睁,想要将赵臻生生的活剥了。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赵臻也是老将,身在扬州,竟然对金陵城内近在咫尺发生这么大的变故,竟然毫无察觉!

他们竟然还是等到杨致堂派人过来,才知道登基八年、年轻力壮的延佑帝已经被吕轻侠勾结蒙兀刺客刺杀身故。

他们竟然到这时候才知道太后王婵儿、陈德等人被吕轻侠挟持着溯江西逃!

而实际上吕轻侠所乘的织造局官船队,距离邗江口一度不到十五六里,最终却还是被棠邑的战船逼迫着往西逃窜。

他们竟然到这时候才知道沈漾等诸参政大臣,已经跟棠邑取得共识,决议拥立大皇子杨彬为帝,并尊长信宫、明成宫两太后听政!

他们竟然到这时才知道从头到尾都没有淮东什么事。

要是他们能在昨天夜里察觉到金陵有发生宫变的可能,即便他这时候没有争帝位的心思,但淮东也绝不可能一无所得!

其他的不说,即便是将朝堂原先拨给襄北军、每年折合钱粮逾两百万缗的军资,争取过来,淮东往后的日子就绝对好要过许多,就能将常备兵马维持在六到八万人之间,从而无惧棠邑的强势。

现在可好,朝廷即便将节约下的军资,在诸军、诸藩镇之间重新分配,也绝对轮不到淮东拿大头。

朝廷可能要征调张蟓所部荆州军(右武卫军)以及黄虑的左武骧军讨伐襄北,国帑但凡有余,必然第一时间增强这两部。

其次喋血宫变,钉死是吕轻侠勾结蒙兀刺客逆行倒施,那朝廷必然接下来还要支持棠邑军北上河淮参战。

也就是说,除非淮东也出兵渡江北攻徐泗,才有可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要不然,连屁都吃不到嘴。

淮东要是不认,又有什么办法?沈漾等人已经达成共识,右龙武军在扬州对面的润州已经提高警戒,棠邑往东翼集结数十艘战船,他们即便想动,却连一个能说服淮东将卒的借口都没有。

杨元演的心肺都快气炸了,没想必赵臻在相距金陵仅咫尺的扬州竟然丝毫无察。

赵臻硬挺挺的站在那里,任堪满热茶的茶盅砸到身上然后滚落在地碎成两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