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没有枪炮的战争(第4/9页)

黑格希望在突出阵地的边缘建立起一个新据点,它位于一个高地之上,一旦英军加强对它的控制,就能利用它输送兵力,从而获得一个撬动德军防线的支点。他手下的一个集团军司令官给他一个贵重礼物。赫伯特·普卢默将军(General Herbert Plumer)是一个有梨状体形的小矮人,白胡子竖立着就像卡通人物毕林普上校,他是第二集团军的司令官,他把守英军战线在伊普尔凸出部分的南部已经有两年的历史,这两年的战斗十分惨烈,他手下士兵的伤亡占英军总伤亡的四分之一。1915年,普卢默开始启动一个挖地道计划,目标是对面的德军战线,他在1916年把这项工作扩展为大战期间最宏大的布雷作战。英军挖了20条隧道,有的几乎长达1英里(约1600米),深达100英尺(约30米),挖这么深是为了避开德军的探测,隧道里有电动抽水机,这些隧道一直延伸到梅西讷岭(Messines Ridge)的底下,梅西讷岭上有德军永久性的炮兵观察哨,这个哨所有非常独特的观察该地区的视角。其中的一个隧道被德国人发现和摧毁了。但是,余下的19条终于完成,装满了炸药,没有被敌人察觉。

炮火轰击从7月7日凌晨3点10分开始,炮火轰击的强度是前所未有的(普卢默在每7码的距离就安排一门大炮),而后地雷被引爆。19处地雷几乎同时爆炸,把整个山岭都炸飞了。伦敦都能感受到爆炸产生的震动,劳合·乔治在他的唐宁街官邸彻夜加班工作时,也听到了微弱的隆隆声。一名领导机关枪小组的中尉回忆道:“听到第一声沉闷的隆隆声,我回头对身后的人大叫道:‘快,看看去。’一秒钟还没有等到,便传来令人恐怖的咆哮,整个地球似乎都在晃动。冲击力十分可怕,我和几个人被重重地推倒。好像过了几分钟之后,大地才安静下来,而实际上爆炸只是几秒钟的事。火焰非常高,我看见火焰的外围有大得如同房屋一样的泥土块落向地面。小块的泥土在我们的四周落下。我看见一个人随着一大块泥土被抛掷到火焰的外面。显然是可怜的德国兵。场面很可怕,跟地狱一样。”一名坦克兵有机会走近爆炸点观察,他写道:“我们爬出坦克,走近爆炸形成的弹坑。你不会见过如此大的弹坑,你也根本不会相信这是爆炸造成的。我看见大约150名德国兵躺在地上死了,四处都是,有的人的姿势像是在扔手榴弹,有的人的姿势像是用肩扛着枪。地雷把他们都杀死了。我们站在那里看了足有五分钟。是地雷赢得了战斗的胜利。在离开爆炸现场的路上,我们面面相觑,爆炸现场的惨烈景象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了。那些死去的人眼睛都是睁着的。”

普卢默步兵占领了一串深达70英尺(约21米)的大弹坑,这些大弹坑就好像是原来的山岭张开的大嘴。这是一个奇迹般的胜利,英军在没有损失一人的情况下,在几分钟内实现战斗目标,但是这次胜利的规模是非常有限的。英军在向前推进了2英里(约3公里)后,就停止努力了。黑格在英军占领了山岭后,随即命令部队停止进攻,他之所以对这次爆破战感兴趣,是因为他正在准备的大规模进攻需要这次爆破的战果,现在离他发动大规模进攻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他命令停止的理由并非是微不足道:他不想让第二集团军跑得太远,以至于脱离炮火的掩护范围,而且他需要让第二集团军立刻挖战壕准备迎接德军的反攻。然而,确实存在几小时的时间,英军可以深深侵入德军防线,这个机会没有被利用。梅西讷岭战役的最重要的战果,是普卢默品味到有限进攻的甜头。

伦敦还是没有批准黑格的大规模进攻计划。梅西讷岭的胜利(英军仍然受困于伊普尔的凸出阵地上)仍然没有消除劳合·乔治的怀疑。劳合·乔治在7月19日召集黑格与新成立的战争政策委员会开会,让他详细解释进攻计划。罗伯逊也参加了会议。他这个人与劳合·乔治很相似,作风类似于美国人,喜欢四处活动。他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人,如果把他放进一个世纪以前的那个等级制度相当严格的英国进行评判,他就显得更加不平凡。他是1860年生人,家庭背景卑微,17岁参军。(他母亲在听到他入伍的消息后,在给他的信中写道:“我不告诉任何人,因为我感到羞愧,我宁愿埋葬你,而不愿看到你穿红色外套。”)他的官阶在10年服役中稳步上升,从军队里最年轻的军士长,一直到最老的中尉。他在印度服役期间,学会了许多种语言,包括旁遮普语、北印度语、普什图语、波斯语、乌尔都语。他在波尔战争中表现突出。回到英格兰后,他成为一个具有改革意识的军事训练权威,同时也是德国军事专家。他是英国人中唯一的从士兵爬到陆军大元帅的人(这个官阶在他退休后才授予他,此外还授予他男爵爵位)。在他的全部职业生涯中,他从来不愿意改换林肯郡的口音,就是想让别人知道他的出身之地。从大战初期以来,他就坚持必须取得西线的胜利(反对其他战争方案,比如,他反对过展开达达尼尔海峡战役)。自从他担任皇家总参谋长以来,他一直是黑格最重要的支持者。劳合·乔治因此而怀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