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克雷西 13401350(第4/13页)

爱德华回到英格兰,满心怨愤。在他看来,就是因为政府无法提供充足的资金,其多年来的努力全都白费了。爱德华认为,最大的恶棍莫过于大法官、坎特伯雷大主教约翰·斯特拉福,他对税收的处理极为不当。爱德华甚至告诉教宗,斯特拉福故意拖欠资金,希望他战败被杀;更离奇的是,爱德华还暗示说,斯特拉福对王后菲丽帕心怀不轨,试图离间王后和他的关系。斯特拉福自己躲在坎特伯雷大教堂里寻求庇护,逃过了一劫,但他的许多手下都被抓了。不过,在把自己打造为第二个托马斯·贝克特之后,这位狡猾的高级教士把行政争议转化为宪政争议,指控爱德华违反《大宪章》,主张大臣有权利由议会来审判,并成功促使爱德华于1341年4月召开议会。大主教在议会内赢得广泛支持,爱德华也足够精明,以妥协换来了军事补给。不久之后,爱德华同斯特拉福达成和解。爱德华清楚地知道,他必须取得臣属的支持,尤其是那些大贵族的支持,这不仅是为了继续争夺法国王位,也是为了保住自己在英国的王位。

1341年,议会又拨了一笔款项,但爱德华还是没法还债。这笔债务包括向佛罗伦萨人借来的18万英镑。1343年,佩鲁齐家族破产(爱德华欠他们7.7万镑,还不包括利息);3年后,巴尔迪家族也破产了。有一段时间,英国一小撮掌握羊毛贸易的本地金融家——其中包括有名的来自赫尔的商人威廉·德·拉波尔,后面还会提到他的家族——还试图借钱给爱德华赚取利润,但在1349年也亏惨了。不过,那时爱德华至少还可以依靠羊毛出口税。英国议会中有很多羊毛生产商,已经开始习惯每年缴纳这种令人讨厌的税。这部分是因为议会从国王那里夺取了控制税收的权力。事实上,百年战争对英国最重要的副作用就是促进了议会权力的增长。

1341年春天,布列塔尼公爵约翰三世去世了。争夺爵位的继承人有两个:一个是布卢瓦伯爵夫人让娜,她是约翰三世早已过世的弟弟的女儿;另一个是孟福尔伯爵约翰,他是约翰三世的同父异母弟弟。让娜是腓力外甥的妻子,腓力支持让娜成为布列塔尼女公爵——腓力自己是通过极其严格的男性继承法则获得王位的,对照看来,有些讽刺意味。于是,孟福尔伯爵约翰前往英格兰,宣告承认爱德华为正统的法兰西国王,被爱德华封为布列塔尼公爵和里士满伯爵(前里士满伯爵阿图瓦的罗贝尔不久前战死了)。对爱德华来说,支持他介入这场纷争的经济和战略因素相当充分。英国商船前往波尔多、葡萄牙和卡斯蒂利亚时不敢横跨风暴肆虐的比斯开湾,须紧贴着海岸前行,所以很有必要保证这些船只能够在布列塔尼的港口安全停靠,无需担心私掠船的侵袭。要保证去往加斯科尼的海路畅通无阻,英国就需要一位对英国友好的公爵统治布列塔尼的首府雷恩,正如后来为维持同印度的联系,大英帝国需要开罗和亚丁对其俯首称臣。

布列塔尼境内随即爆发了一场战争,战争的规模不大,但战况非常激烈。小贵族和西部的凯尔特农民站在孟福尔伯爵约翰这一边,大贵族和东部说法语的商人则支持布卢瓦伯爵夫人让娜。1341年11月,约翰伯爵被法国军队包围在南特,他手下30名骑士的头颅被越过城墙抛进城内。守城士兵大为惊恐,于是缴械投降,约翰本人被俘虏至巴黎。然而,约翰那勇敢的妻子为他留下了子嗣。1342年秋,爱德华三世亲自率1.2万人马前来解救约翰的妻子。他采取了野蛮的“骑行劫掠”战术,包围了公爵领内三大重要城市——雷恩、南特和瓦讷。腓力的儿子、继承人诺曼底公爵约翰率领一支大军前来解围,其兵力至少是爱德华的两倍。爱德华仿照腓力的战术,在城四围挖掘壕沟,巩固防御。战争从秋天拖延至深冬,天气阴冷潮湿,两军营帐都浸泡在水里。在这样阴郁的气氛中,经教宗使者斡旋,双方于1343年1月缔结停战协定。爱德华返回英格兰,留下一支部队在几个精心挑选的堡垒驻守,由令人敬畏的托马斯·达格沃斯爵士统率,继续孟福尔伯爵的事业。1345年孟福尔伯爵死后,他的儿子前往英国避难,在英国宫廷里长大,最终夺回了公爵领。因此,爱德华始终拥有布列塔尼这个坚定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