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的知音(第7/15页)

——李毕业于普赖奥利音乐学院作曲系。曲风倾向古典。对他的毕业课题,学院的评价相当尖刻:“乐曲虽然华丽流畅,但是缺乏内涵,只能算接近于背景音乐之流的乐曲。”似乎是验证了这个评价,自从毕业以后,李就一直靠搞些不痛不痒的环境音乐勉强糊口。有一次他因为“将往日名曲整合在自己的作品中”而受到著作权协会的指控,当时缪斯也作为证人出席了审判。

孝弘忍不住轻轻叹了一口气。人类喜爱音乐已经有数千年了。除了实验音乐之外,人们所作的曲子或多或少总有些相似的地方,况且环境音乐必须要让人听起来心情舒畅,音律和节奏更受限制,这样到最后就会落得像是剽窃来的一样。为此被卷入诉讼,只能说他一方面不会钻营取巧,另一方面也是运气太差。

——此后,李由于脑部近颞叶肿瘤而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刚刚六十岁就住进了萨克斯纪念医院,五年后在那里去世。

在李的生平经历中,只有一条与绘画相关的记录,上面只有这样一句话:“住院时所画的《童稚曲》得到布丽奇特·哈伊阿拉丝的高度评价。”

不知怎么,孝弘忽然觉得真空管从咖啡室送来的咖啡很苦。

“好吧,下一个,摩涅莫辛涅。”

——检索考耶恩·李所作绘画《童稚曲》所有相关信息。

——了解。访问路由器。检索绘画工艺数据库“欧佛洛绪涅”。检索完毕。六条相关信息。

但是,出现在薄膜显示器上的评论全都追随了哈伊阿拉丝的腔调,没有任何超出亚伯拉罕所说的内容。

“那么,再下一个。连接萨克斯纪念医院脑神经科。考耶恩·李的……”

——这幅画是在绘画疗法的环节中画的。既然是疗法,那么在病历或者别的什么地方应该保存了医生的看法吧……

——了解。探测萨克斯纪念医院的网络路由。访问路由器。检索萨克斯纪念医院脑神经科的公开记录。检索完成。一条相关信息。

这次的文件内容好像很复杂,孝弘不禁伸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绘画疗法医师会诊意见

在考耶恩·李的绘画中,可以看到具有运用大量线条的过度修饰倾向,并且充斥着毫无脉络的点与线,明显具有不加抑制释放冲动的行为特征。

但奇怪的是,考耶恩·李的病症不应该表现出这样的特征。由颞叶肿瘤引起的无法自控的病症尚不足以导致无法感知周围环境的异常状态。因此,会诊医师试图进一步分析考耶恩·李绘制此种破坏性绘画的真实原因。

首先,导致绘制此种抽象画的病症,通常是由视觉中枢的认知能力下降导致。捕捉具体物体能力的丧失会导致把握现实能力的下降,患者的画作便会从现实主义向非现实主义甚至抽象主义风格转变。但针对李的进一步测试表明,他既可以准确说出每一个物体的名称,也可以正确指认医生所点名的物体,因此,考耶恩·李的认知能力应该没有问题。

第二种可能,是由于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增加导致患者情绪急躁,从而绘制出这样一幅画作,而多巴胺增加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抽动-秽语综合征、神经性梅毒,或者L-多巴系麻醉品摄入过量。但是,观察表明,他在作画时没有任何狂躁不安的表现。从外表上看,李似乎是在以一种真挚的感情作画。因此,上面的推断不能成立。而且,当对他投入抑制多巴胺生成的药剂令其自由书写的时候,会发现他表现出写字过小症,而该症状严重程度与健康机体的反应相同,属于正常范围。

根据以上研究,会诊医师一致认为,考耶恩·李的绘画,是他克服了脑部肿瘤导致的情绪失控状态,以自身的意志创作出的、严肃的抽象绘画作品。